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汽车文化
课程代码:04449
2024年1月启用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汽车服务工程(专升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讲述了汽车概述、汽车史话、汽车名人、著名汽车公司及商标、汽车外形和车标、汽车消费、汽车礼仪、汽车运动、汽车广告、汽车俱乐部、汽车社会面临的问题等等,充分体现了汽车文化的历史性、动态性、知识性、技术性、趣味性。
本课程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教学内容涵盖面广。考生可以全面掌握汽车的基础知识及其发展历程。第二,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历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考生能充分了解汽车文化的知识,培养其对汽车的兴趣和爱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汽车的发展史,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全面的了解汽车专业、热爱汽车、提高在汽车服务上的技能,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以及汽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设置目标主要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汽车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提高他们对汽车的鉴赏能力,并体会汽车带给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本课程要求学生基本了解汽车发展历史,车史文化,中外汽车厂商和品牌文化,汽车美学文化等。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其他基础与专业课程有密切的联系。《汽车文化》课程是所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为培养学生对汽车知识产生足够的兴趣打下基础,同时又对《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营销技术》《汽车服务工程》、《汽车鉴定与评估》《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等课程起补充配合作用。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部分为汽车文化概述,重点是汽车文化的含义。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汽车文化的含义,汽车文化的主要特性与表现形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汽车文化的含义(重点):
识记:文化的概念。
理解:汽车——改变世界的机器。
汽车文化的含义。
应用:汽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物化的文化。
汽车及其相关产业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合,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丰富着文化的内涵。
(二)汽车文化的主要特性与表现形式:
1.汽车文化的主要特性(次重点):
识记:“继承性”、“时代性”、“民族性”等特性。
理解:统一性与多样性。
应用:汽车文化的发展是相互借鉴与融合的过程。
- 汽车文化的表现形式(次重点)。
识记:“史学表现”、“名人与名牌表现”等表现形式。
理解:“美学与艺术表现”。
应用:公众心理与行为表现。
(三)创建健康和谐的汽车文化(次重点):
理解:如何创建健康和谐的汽车文化。
第一章 存世百年的汽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部分为汽车发展史,重点是汽车的构造。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汽车的构造、汽车的发展历史、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走近汽车(重点):
识记:汽车的概念。
汽车的分类。
理解:汽车的主要构造:发动机、底盘、车身与电气设备。
应用: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汽车的传动系统。
(二)车史溯源(次重点):
识记:车的发明与使用。
理解:汽车发明史。
应用:水蒸气利用和蒸汽机汽车、内燃机的发明。
(三)世界汽车业的历程(次重点)
识记:内燃机汽车幼稚时期。
小批量手工生产期。
汽车生产全球化。
理解:汽车大生产时代。
欧洲汽车工业的复兴。
日本汽车企业家的创新和精益求精生产时代。
第二章 铸就名人的熔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部分为汽车名人,重点是欧洲的汽车奇才。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同学了解各个国家的汽车名人,讲述他们的汽车故事;使学生了解汽车人物;培养学生着眼世界的习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欧洲的汽车奇才(重点)
识记:赛车之父——恩佐·法拉利。
挑战极限的发明家——安德烈·雪铁龙。
理解:现代汽车之父——卡尔·本茨。
杰出的汽车设计大师——费迪兰·波尔舍。
应用:汽车名人都有哪些共同的优良品质。
(二)美国的汽车精英(次重点)
识记:通用奇才——艾尔弗雷德·斯隆。
机械天才——瓦尔特·克莱斯勒。
理解:汽车大王——亨利·福特。
传奇任务——威廉·杜兰特。
应用:亨利·福特在汽车发展史上的历史功绩。
(三)日本的汽车人杰(次重点):
识记:“日本的福特”——本田宗一郎。
理解:日本“国产车之父”——丰田喜一郎。
(四)中国的汽车名人(一般):
识记:中国汽车业之父——饶斌。
中国奇才科技界的先驱——孟少农。
应用:孟少龙为我们留下了怎样的精神财富。
第三章 展示品牌的舞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部分为著名汽车公司及其商标,重点是他山之石。通过对于汽车公司、名车及商标的了解,能够认识著名汽车商标,讲述各著名汽车公司及商标的深层含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他山之石(重点)
识记:赛坛上独领风骚——保时捷。
底特律的骄傲——福特。
豪门贵族的坐骑——凯迪拉克。
雄狮风范——标致。
永不过时——现代。
理解:从蓝天白云走来——宝马。
王者风范——奔驰
普度众生——大众。
弛聘世界——丰田。
应用:认识品牌的重要意义。
(二)本土之玉(次重点)
识记:民族瑰宝——奇瑞。
国人的骄傲——长城。
理解:神州大地的旗手——红旗。
东风压倒西风——东风。
“洋为中用”的典范——上海大众与上海通用。
(三)商标文化(次重点)
识记:亚洲车标精选。
理解:美国名标展示。
欧洲车标荟萃。
“洋为中用”的典范——上海大众与上海通用。
应用:认识汽车商标的意义。
第四章 彰显魅力的艺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部分为汽车的外形、内饰、色彩、车标、概念车及广告艺术,重点是汽车外形的演变与色彩。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汽车外形的演变、造型元素的审美、车标与吉祥物艺术、了解概念车的韵味、艺术活动的联姻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汽车外形的演变(重点)
识记:“无马的马车”。
“扛着”箱子的车。
会转弯的“子弹头”。
理解:酷似“甲壳虫”的车。
陆地上行驶的“船”。
空气中游弋的“鱼”。
应用:影响汽车形态的因素。
(二)造型元素的审美(重点)
理解:汽车形态赏阅。
色彩的“语言”。
应用:不同的车身色彩给人哪些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
(三)车标与吉祥物艺术(次重点)
识记:汽车标志。
汽车立标与吉祥物。
应用:汽车标志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概念车的韵味(一般):
识记:概念车的发展。
理解:概念车的含义。
色彩的“语言”。
应用:概念车鉴赏。
(五)艺术活动的联姻(次重点):
识记:汽车车身广告艺术。
汽车与摄影艺术。
汽车与邮票艺术。
应用:目前汽车与展示艺术结合的主要类别。
第五章 公众文化大观园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部分为汽车的公众文化,重点是汽车消费面面观。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汽车消费面面观、汽车礼仪、汽车运动、汽车展览、汽车收藏、汽车趣味、汽车名城、汽车博物馆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汽车消费面面观(重点)
识记:汽车与“衣食住行”。
理解:汽车消费遂人意。
应用:购买汽车时,如何选择排量。
(二)汽车礼仪(次重点)
识记:乘车礼仪。
停车礼仪
理解:行车礼仪。
应用:车内座位次序的排列应遵循的原则。
(三)汽车运动(次重点)
识记:汽车运动的起源。
汽车运动的组织
理解:汽车运动的分类。
(四)汽车展览(次重点):
识记:国际著名车展。
国内著名车展。
理解:汽车模特。
应用:如何认识车展。
(五)汽车收藏(次重点):
识记:老爷车收藏。
汽车模型收藏。
汽车邮票收藏。
汽车报刊及广告收藏。
(六)汽车趣味(一般)
识记:汽车车贴。
汽车标语。
理解:车牌揭秘。
汽车广告语。
应用:正确看待汽车牌号上的数字。
(七)汽车名城(一般):
识记:美日汽车名城。
欧洲汽车名城。
中国汽车名城。
(八)汽车博物馆(一般):
识记:奔驰汽车博物馆。
宝马汽车博物馆。
丰田汽车博物馆。
上海汽车博物馆。
第六章 媒介传播呈异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部分为汽车与媒体的关系,重点是众多媒体比翼齐飞。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众多媒体比翼齐飞、网络世界大显神通、汽车俱乐部活跃异常、传承创新的汽车教育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众多媒体比翼齐飞(重点)
识记:期刊杂志“争奇斗艳”。
汽车电影特色鲜明。
理解:户外广告光彩照人。
报纸宣传深入人心。
广播电视生动形象。
应用:汽车广告的宣传主题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网络世界大显神通(次重点)
识记:游戏世界天地宽广。
理解:网络家族异军突起。
应用:对汽车网络游戏的认识。
(三)汽车俱乐部活跃异常(次重点)
识记:我国汽车俱乐部的发展。
理解:欧美汽车俱乐部的发展。
应用:汽车俱乐部对我国构建和谐汽车社会的重要意义。
(四)传承创新的汽车教育(一般):
识记:汽车教育人才辈出。
汽车培训如火如荼。
理解:汽车院校各具特色。
第七章 汽车社会话和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部分为如何解决汽车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重点是汽车社会面临的问题。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阔步迈向“汽车社会”、汽车社会面临的问题、和谐汽车社会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阔步迈向“汽车社会”(次重点)
识记:人车路的交响曲。
理解:中国全面进入“汽车社会”。
应用:如何理解“汽车社会”。
(二)汽车社会面临的问题(重点)
识记:能源问题。
理解:交通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
生存空间问题。
汽车文明的缺少。
应用: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汽车安全问题对人类的危害。
(三)和谐汽车社会(次重点)
识记:绿色汽车消费文化。
绿色汽车交通文明。
理解:绿色汽车。
绿色汽车交通系统。
应用:构建和谐汽车社会的努力途径。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能力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的有关名词、概念及规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理解: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及规律的内涵,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应用(包含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能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运用现代科学意识对其理论价值和缺陷不足予以分析和评价,是既要求理论掌握、又要求具备分析论证能力的高层次要求;能综合运用基本原理等方面的知识,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指定教材为考生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指定教材:《汽车文化》(第2版) 肖生发 沈国助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9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自学时必须要认真阅读教材,开始阅读每一章之前,应先认真学习大纲中有关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以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使用教材时,应注意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应在泛读即通读的基础和掌握较全面的知识背景条件下,对考核知识点进行重点地逐段细读,逐句推敲,以求做到对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对历史脉络彻底弄清,对基本理论牢固掌握。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孤立地抓考核知识点,以免生吞活剥,不能真正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术语、基本理论原理、重点应用加以整理,归纳出要点,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全部课程内容,同时锻炼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4、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也应重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如通过学习和谐汽车社会,从而明白构建和谐汽车社会的努力途径等等。要通过完成练习思考题,锻炼自己分析论证及书面表达的能力。
5、考生在自学过程中也可参考马骁、帅石金、丁海春主编的《汽车文化》(第3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辅助学习、理解相关知识。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理解与应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次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次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
4.助学学时建议。本课程共3学分,助学建议不少于54学时,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考生也可参考该表安排自学时间。
章次 |
课程内容 |
助学学时 |
绪论 |
汽车文化概述 |
2 |
1 |
存世百年的汽车 |
8 |
2 |
铸就名人的熔炉 |
8 |
3 |
展示品牌的舞台 |
6 |
4 |
彰显魅力的艺术 |
8 |
5 |
公众文化大观园 |
10 |
6 |
媒介传播呈异彩 |
8 |
7 |
汽车社会话和谐 |
4 |
总计 |
54 |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的内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和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4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每份试卷中所占比例依次约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题型一般分为:填空题、选择题(包括单项与多项)、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填空题
世界上的五大汽车城是_________、德国沃尔夫斯堡 、德国斯图加特、日本丰田市和意大利都灵。
(二)单项选择题
被认为是现代第一辆四轮汽车创造者的是( )。
A、卡尔·本茨 B、保时捷 C、戴姆勒 D、迈巴赫
(三)多项选择题
概念车具有()的特点。
A、超前 B、实用 C、新奇 D、探索 E、冒险
(四)判断题
汽车的出现得益于一代一代的汽车人的集体功绩,而不能说是哪一个人的成果,只能说某个人集合了大家的集体智慧,设计出了汽车。
(五)简答题
简述福特T型车的意义。
(六)论述题
试述孟少龙为我们留下了怎样的精神财富。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