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科目信息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教材名称 |
编著 |
出版社 |
版次 |
04742 |
通信概论 |
通信概论(2019年版) |
曹丽娜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19年版) |
出版信息
书名:通信概论(2019年版)
主编:曹丽娜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页码:201页
字数:321千字
定价:33.00元
ISBN:978-7-111-63833-9
目录
组编前言
通信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大纲前言
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3
Ⅱ.考核目标5
Ⅲ.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6
Ⅳ.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14
Ⅴ.题型举例17
后记18
通信概论
编者的话
第一章 绪论23
第一节 通信简介23
一、通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23
二、信使三姐妹 —— 信息、消息和信号25
第二节 通信系统的组成27
一、模拟通信系统模型28
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28
三、数字通信的优缺点29
第三节 通信系统的分类30
一、通信系统的常见分类30
二、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31
三、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31
第四节 信息的度量31
一、离散消息的信息量32
二、离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33
第五节 给通信系统打分 —— 性能指标34
一、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35
二、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36
本章小结36
思考与练习37
第二章 信号与噪声39
第一节 信号分类39
一、确知信号和随机信号40
二、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40
三、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40
第二节 确知信号分析41
一、周期信号的频谱 —— 傅里叶级数41
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 傅里叶变换42
三、冲激函数及其性质43
四、能量谱和功率谱45
五、自相关和互相关46
第三节 随机过程简介48
一、随机过程的定义48
二、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49
第四节 平稳随机过程50
一、严平稳和宽平稳50
二、自相关函数的性质50
三、功率谱密度和维纳 – 辛钦定理50
第五节 高斯随机过程51
一、定义和性质51
二、一维正态分布51
第六节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53
第七节 通信系统中的噪声53
一、高斯白噪声53
二、带限白噪声54
本章小结55
思考与练习56
第三章 信道与容量58
第一节 信道分类58
一、狭义信道58
二、广义信道59
第二节 有线信道59
一、双绞线59
二、同轴电缆60
三、光纤60
第三节 无线信道61
一、电磁波的频谱61
二、电磁波的传播62
三、无线信道举例63
第四节 信道对信号的影响64
第五节 信道的数学模型64
一、调制信道模型64
二、编码信道模型65
第六节 信道容量65
一、香农公式65
二、容量计算66
第七节 信道多路复用68
一、频分复用68
二、时分复用69
三、码分复用70
本章小结70
思考与练习71
第四章 模拟调制系统72
第一节 调制简介72
一、什么是调制72
二、调制的作用73
三、调制的类型74
第二节 幅度调制74
一、调幅(AM)74
二、双边带调制(DSB)75
三、单边带调制(SSB)76
四、残留边带调制(VSB)78
五、相干解调与包络检波79
第三节 角度调制81
一、角度调制的基本概念81
二、FM 信号的频谱与带宽83
三、FM 信号的产生与解调85
四、FM 特点与应用85
第四节 模拟调制系统的抗噪性能86
一、分析模型和性能指标86
二、分析结果和性能比较87
本章小结88
思考与练习89
第五章 数字基带传输90
第一节 基带信号的码型90
一、基本码型91
二、线路码型92
第二节 基带信号的频谱95
第三节 基带信号的传输96
一、基带传输模型97
二、码间串扰及产生原因98
三、无码间串扰的条件98
四、基带传输特性的设计99
第四节 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102
一、双极性基带系统的误码率103
二、单极性基带系统的误码率104
第五节 估计系统性能的实验手段 —— 眼图104
第六节 减小码间串扰的有效措施 —— 均衡105
本章小结106
思考与练习107
第六章 数字调制系统109
第一节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109
一、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110
二、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111
三、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113
四、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115
五、功率谱与信号带宽117
第二节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性能比较120
一、抗噪性能 —— 误码率120
二、有效性能 —— 带宽和频带利用率121
第三节 多进制数字调制原理122
一、特点与类型122
二、QPSK 和 QDPSK123
第四节 几种现代调制体制简介126
一、正交振幅调制(QAM)126
二、最小频移键控(MSK)129
三、正交频分复用(OFDM)131
本章小结132
思考与练习133
第七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135
第一节 脉冲编码调制(PCM)135
第二节 采样136
一、低通采样定理137
二、自然采样和平顶采样138
三、脉冲幅度调制(PAM)140
第三节 量化141
一、量化原理141
二、均匀量化142
三、非均匀量化144
第四节 PCM 编码147
一、码型的选择147
二、码位的安排148
三、逐次比较型编码器149
四、编码举例150
第五节 PCM 信号的比特率和带宽151
第六节 DPCM 和 ADPCM 简介151
第七节 增量调制(ΔM)152
第八节 时分多路数字电话153
一、多路数字电话概念154
二、PCM 基群的比特率154
本章小结155
思考与练习156
第八章 差错控制编码158
第一节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158
第二节 差错控制方式160
一、差错类型160
二、差错控制方式160
第三节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161
一、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161
二、分组码和系统码161
三、码重和最小码距161
四、最小码距与纠错能力162
五、编码效率和编码增益163
第四节 奇偶监督码163
一、奇偶监督码163
二、二维奇偶监督码164
第五节 线性分组码165
一、构造思路165
二、监督矩阵与生成矩阵167
三、线性分组码的性质169
四、伴随式与译码169
五、汉明码171
第六节 循环码172
一、循环码的基本概念172
二、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173
本章小结175
思考与练习176
第九章 同步178
第一节 同步简介178
一、同步类型和作用178
二、同步获取的方法179
第二节 载波同步179
一、直接法179
二、插入导频法181
三、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182
第三节 位同步182
一、插入导频法182
二、直接法183
第四节 群(帧)同步185
一、连贯式插入法185
二、间隔式插入法187
三、群同步系统的性能188
四、群同步的保护189
本章小结189
思考与练习190
附录191
附录 A 常用数学公式191
A1 三角函数公式191
A2 欧拉公式191
A3 对数的性质与运算法则191
A4 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191
附录 B 习题参考答案192
参考文献200
后记201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