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考01893车辆人机工程学考试大纲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车辆人机工程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1893

目录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Ⅱ  考核目标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 题型举例

I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车辆人机工程学》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车辆工程专业(专升本)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学习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及其在汽车设计领域的具体应用,从人的因素出发,涵盖人体的几何尺寸、人体的机能特性,进而介绍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空间与环境设计,最后聚焦汽车人机工程设计。

本课程的内容以人机界面设计为核心,针对人-机-环境系统,探讨改善影响人的安全、健康、舒适、效率等方面的因素。使学生了解有关人机工程学的思想与方法,并进一步提高有效运用人机工程的科学方法解决实际设计与分析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汽车人机工程学是人机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在汽车工程学科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机工程的基本理论思想和设计方法,从而在各种工程领域的设计、实际运用和研究开发过程中,能够考虑以人为中心、人-机-环境三者之间有机结合的系统工程思想的应用。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车辆人机工程学》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研究人-车-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以期优化整个人-车-环境系统,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它与本专业开设的其他课程有密切的联系,其中《车辆设计》作为后续课程,通过整个专业课程系统的学习,令学生掌握车辆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从而具备相关的工作能力。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是第3章人体的机能特性、第4章人机界面设计。

本课程的难点内容是第5章作业空间与环境设计。

 

II  考核目标

本课程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车辆人机系统设计与分析的有关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

领会: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车辆人机系统设计与分析的主要任务或内容、步骤、基本原理和原则、工具以及方法,并能够进行恰当的分析和判断。

简单应用:要求考生能够在领会的基础上,运用车辆人机工程学的理论、步骤、基本原理和原则、工具、方法等进行相应的系统分析与设计。

综合应用:在对一些重要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综合运用部分或多个相关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1章人机工程学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涵、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程、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人机工程学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涵

(一)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二)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程

(一)人机工程学发展简史

(二)人机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

第三节 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

(一)人-机系统

(二)人-机界面

(三)人-机关系

(四)人-机交互

第四节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际观察法

(二)实际调查法

(三)心理测验法

(四)统计研究法

(五)实际测量法

(六)试验研究法

(七)仿真研究法

(八)系统分析法

第五节 人机工程学的应用

(一)人机工程学的应用领域

(二)机器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三)交通与汽车工程中的人机工程问题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涵

识记: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领会: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二)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程

识记:人机工程学发展简史、人机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

(三)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

领会:人-机系统、人-机界面、人-机关系、人-机交互

(四)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领会:实际观察法、实际调查法、心理测验法、统计研究法、实际测量法、试验研究法、仿真研究法、系统分析法

(五)人机工程学的应用

领会:人机工程学的应用领域、机器设计中的人体因素、交通与汽车工程中的人机工程问题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涵;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

本章难点:人机工程学的应用。

第2章人体尺寸及其应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人体尺寸的基本概念;熟悉人体尺寸的特点;掌握人体尺寸的应用;熟悉人体尺寸数据的测量、人体模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人体尺寸概述

(一)人体尺寸测量简史

(二)我国成年人的人体结构尺寸

(三)我国成年人的人体功能尺寸

(四)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人体尺寸

第二节 人体尺寸的特点

(一)人体尺寸的空间特点

(二)人体尺寸的时代特点

(三)人体尺寸的统计特征

第三节 人体尺寸的应用

(一)产品尺寸设计的分类

(二)满足度

(三)设计界限值的选择

(四)人体尺寸测量数据的修正

(五)  产品功能尺寸的确定

(六)人体尺寸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

第四节 人体尺寸数据的测量

(一)人体测量的分类

(二)人体测量的参照系

(三)人体测量的项目和方法

(四)人体尺寸的间接计算方法

(五)人体尺寸的相关性

第五节 人体模型

(一)人体模型的分类

(二)二维人体模板

(三)三维人体模型

(四)人体模型的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人体尺寸概述

识记:人体尺寸测量简史;

领会:我国成年人的人体结构尺寸、我国成年人的人体功能尺寸、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人体尺寸

(二)人体尺寸的特点

识记:人体尺寸的空间特点、人体尺寸的时代特点

领会:人体尺寸的统计特征

(三)人体尺寸的应用

领会:产品尺寸设计的分类、满足度、设计界限值的选择

简单应用:人体尺寸测量数据的修正、产品功能尺寸的确定、人体尺寸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

(四)人体尺寸数据的测量

识记:人体尺寸的特点。

领会:人体尺寸的间接计算方法、人体尺寸的相关性

(五)人体模型

识记:人体模型的分类、二维人体模板、三维人体模型

领会:人体模型的应用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产品尺寸设计的分类、满足度、设计界限值的选择。

本章难点:人体尺寸测量数据的修正、产品功能尺寸的确定、人体尺寸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

第3章人体的机能特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人的感知觉特性;了解人的神经系统;掌握人的信息传递;熟悉人的视觉特性、人的听觉特性、人的皮肤感觉特性、人的其他感觉特性、人的生物力学特性。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人的感知觉特性

(一)感觉和知觉

(二)感觉的基本特性

(三)知觉的基本特性

第二节 人的神经系统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二)脑的机能

(三)反射活动的规律

第三节 人的信息传递

(一)信息与信息量

(二)人的信息处理系统模型

(三)信息输入显示器

(四)信息流模型

(五)影响信息传递的主要因素

(六)人的反应时间

第四节 人的视觉特性

(一)视觉器官的功能和结构

(二)视觉特性

第五节 人的听觉特性

(一)听觉器官

(二)听觉特性

(三)听觉信息传递装置

第六节 人的皮肤感觉特性

(一)触觉

(二)温度觉

(三)痛觉

第七节 人的其他感觉特性

(一)人的本体感觉

(二)人的味觉和嗅觉

第八节 人的生物力学特性

(一)人体运动系统

(二)骨骼肌的特性

(三)人体的出力

(四)人体动作的灵活性与准确性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人的感知觉特性

识记:感觉和知觉

领会:感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基本特性

(二)人的神经系统

识记:神经系统的组成、脑的机能

领会:反射活动的规律

(三)人的信息传递

识记:信息与信息量、人的信息处理系统模型、信息输入显示器、信息流模型

领会:影响信息传递的主要因素、人的反应时间

(四)人的视觉特性

识记:视觉器官的功能和结构

领会:视觉特性

(五)人的听觉特性

识记:听觉器官

领会:听觉特性、听觉信息传递装置

(六)人的皮肤感觉特性

领会:触觉、温度觉、痛觉

(七)人的其他感觉特性

领会:人的本体感觉、人的味觉和嗅觉

(八)人的生物力学特性

识记:人体运动系统

领会:骨骼肌的特性、人体的出力、人体动作的灵活性与准确性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人的视觉特性、人的听觉特性、人的皮肤感觉特性、人的生物力学特性。

本章难点:人的信息传递

第4章人机界面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显示装置的基本概念;掌握仪表设计、仪表板设计、信号灯与图形标志设计;了解操纵装置的基本概念;掌握操纵装置设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显示装置概述

(一)显示方式的类型

(二)视觉显示装置的功能和类型

第二节 仪表设计

(一)刻度盘设计

(二)刻度和刻度线设计

(三)文字符号设计

(四)指针设计

第三节 仪表板设计

(一)仪表板的空间位置

(二)仪表的分区布置

(三)仪表的照明

(四)电动汽车仪表板

第四节 信号灯与图形标志设计

(一)信号灯设计

(二)图形标志设计

第五节 操纵装置概述

(一)操纵装置的类型

(二)操纵装置设计的人机工程问题

第六节 操纵装置设计

(一)手控操纵装置的设计

(二)脚控操纵装置的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显示装置概述

识记:显示方式的类型、视觉显示装置的功能和类型

(二)仪表设计

简单应用:刻度盘设计、刻度和刻度线设计、文字符号设计、指针设计

(三)仪表板设计

简单应用:仪表板的空间位置、仪表的分区布置、仪表的照明、电动汽车仪表板

(四)信号灯与图形标志设计

简单应用:信号灯设计、图形标志设计

(五)操纵装置概述

识记:操纵装置的类型

领会:操纵装置设计的人机工程问题

(六)操纵装置设计

综合应用:手控操纵装置的设计、脚控操纵装置的设计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仪表设计、仪表板设计、信号灯与图形标志设计。

本章难点:操纵装置设计。

第5章 作业空间与环境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基本设计原则;熟悉作业空间布置设计;掌握工作台设计、座椅设计;了解环境设计、作业空间设计评价。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基本设计原则

(一)人机工程原则

(二)人体尺度的应用

(三)作业空间范围

第二节 作业空间布置设计

(一)作业空间的布置

(二)作业空间的设计

第三节 工作台设计

(一)工作台设计

第四节 座椅设计

(一)舒适坐姿的生理特征

(二)工作座椅的设计

第五节 环境设计

(一)光环境设计

(二)热环境设计

(三)声环境设计

(四)振动环境设计

(五)空气环境设计

第六节 作业空间设计评价

(一)设计评价方法

(二)评价步骤

(三)作业空间的设计评价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基本设计原则

领会:人机工程原则、人体尺度的应用、作业空间范围

(二)作业空间布置设计

综合应用:作业空间的布置、作业空间的设计

(三)工作台设计

简单应用:工作台设计

(四)座椅设计

领会:舒适坐姿的生理特征

简单应用:工作座椅的设计

(五)环境设计

识记:光环境设计、热环境设计、声环境设计、振动环境设计、空气环境设计

(六)作业空间设计评价

识记:设计评价方法、评价步骤

领会:作业空间的设计评价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基本设计原则、作业空间布置设计、工作台设计、座椅设计

本章难点:作业空间的设计评价。

第6章 汽车人机工程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汽车设计用人体模型;熟悉汽车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汽车驾驶员的眼椭圆;掌握汽车座椅静态舒适性设计、汽车驾驶室作业空间设计、汽车车身人机工程设计;了解自动驾驶汽车人机工程设计探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汽车设计用人体模型

(一)汽车用H点三维人体模型的结构

(二)汽车用H点三维人体模型的用途

(三)H点二维人体模板

(四)数字化人体模型

第二节 汽车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

(一)手伸及界面的含义

(二)手伸及界面的特点

(三)手伸及界面研究工具

第三节 汽车驾驶员的眼椭圆

(一)汽车驾驶员眼椭圆的概念

(二)汽车驾驶员眼椭圆的发展过程

(三)A类车行程可调节座椅眼椭圆

(四)A类车固定座椅眼椭圆

(五)B类车眼椭圆

(六)眼椭圆的理论解释

(七)眼椭圆的应用

第四节 汽车座椅静态舒适性设计

(一)汽车座椅的基本概念

(二)驾驶员静态舒适性

(三)静态舒适性的结构要素

(四)座椅静态舒适性设计

(五)相关法规标准

(六)汽车座椅发展设想

第五节 汽车驾驶室作业空间设计

(一)基本设计要点

(二)常用设计工具与标准

第六节 汽车车身人机工程设计

(一)SAE相关标准

(二)车身室内人机工程布置设计

(三)车身室内居住性评价试验

第七节 自动驾驶汽车人机工程设计探讨

(一)自动驾驶汽车的基本概念

(二)自动驾驶汽车的人机关系

(三)自动驾驶汽车的人机工程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汽车设计用人体模型

识记:汽车用H点三维人体模型的结构、汽车用H点三维人体模型的用途、H点二维人体模板、数字化人体模型

(二)汽车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

识记:手伸及界面的含义、手伸及界面研究工具

领会:手伸及界面的特点

(三)汽车驾驶员的眼椭圆

识记:汽车驾驶员眼椭圆的概念、汽车驾驶员眼椭圆的发展过程

领会:A类车行程可调节座椅眼椭圆、A类车固定座椅眼椭圆、B类车眼椭圆、眼椭圆的理论解释

简单应用:眼椭圆的应用

(四)汽车座椅静态舒适性设计

识记:汽车座椅的基本概念

领会:相关法规标准、驾驶员静态舒适性、静态舒适性的结构要素、汽车座椅发展设想

简单应用:座椅静态舒适性设计

(五)汽车驾驶室作业空间设计

领会:基本设计要点、常用设计工具与标准

(六)汽车车身人机工程设计

识记:SAE相关标准

领会:车身室内人机工程布置设计、车身室内居住性评价试验

(七)自动驾驶汽车人机工程设计探讨

识记:自动驾驶汽车的基本概念

领会:自动驾驶汽车的人机关系、自动驾驶汽车的人机工程设计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汽车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汽车驾驶员的眼椭圆、汽车座椅静态舒适性设计。

本章难点:汽车车身人机工程设计、自动驾驶汽车人机工程设计探讨。

 

IV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特对相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及命题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本大纲对考核的要求是适当体现的,并与选用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是一致的。

命题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目标来确定,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突出重点章节。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着重学生识记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关于自学教材

《汽车人机工程学》,袁泉 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自学考试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形式,它主要是通过考生个人自学以及社会助学,来达到国家考试所规定的考核目标。从考试类型上看,自学考试又是一种“标准参照性考试”,考生只要能够达到自学考试各科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即可通过这一科目的考试。认真自学是考生能否顺利通过自学考试并取得学历资格的基础。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各章的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考生如果希望以自学为主通过《车辆人机工程学》考试,应在自学中注意以下事项:

(1)应依据本课程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核知识点、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对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在通读教材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按照考试大纲的规定,重点学习那些必须考核的内容。

(2)学习车辆人机工程学,要以《汽车人机工程学》为基础,结合课本深入研究相关理论,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3)学生可通过到汽车业相关企业或项目实习、调研,累积相关的经验。

(4)可通过搜索汽车类相关网站,留意与汽车人机工程学相关的法规以及标准规范的变化,获取最新相关资料来辅助学习。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依据本大纲规定的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课程和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回顾,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根据自学方法指导的要求,正确引导学生开展自学。助学中应把握重点和难点问题,明确重点,讲透彻难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和考试的关系,避免为应试而辅导,片面押题,引导学生全面把握课程知识点,不断地提高其专业能力。

(4)教材重点章(第3、4章)的自学或助学的基本学时分别不少于8、8;次重点章(第5、6章)的自学或助学的基本学时分别不少于6、6;一般章(第1、2章)的自学或助学的基本学时分别不少于2、2;即总学时不少于32。

六、对考核内容的说明

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都是本课程考核的内容。课程中个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本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点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认知(或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1)识记: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科学事实、原理、术语和规律,知道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2)领会: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引申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3)简单应用:能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较简单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

(4)综合应用: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述四个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是层级递进的关系,后一层次的认知能力,包括了前面所有层次的能力要求,都是考核必须注意的内容范围。

七、关于本课程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课程考试评分采取“百分制”,60分及格。

(3)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本大纲附录。

(4)本课程考试卷面中,试题的难度可分为:较易、易、难、较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5)课程考试卷面中,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4类题目,各占分数的20%、30%、30%、20%。

(6)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填空题

  1. 感觉器官分为外感受器、 内感受器 、      。

二、名词解释

  1. 满足度。

三、简答题

  1. 请简单说明作业空间设计布置的总则。

四、分析题

  1. 试从乘客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常见的长途客车设计存在哪些不合理之处,应如何加以改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