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03037药用植物学自学考试大纲

[03037]

药用植物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OO一年四月

指定用书:《药用植物学》,杨春澍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参考用书:《药用植物学》谢成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导    言

药用植物,是指能利用植物局部和整体或其生理、病理产物来治疗和防治疾病的植物。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形态、解剖学、分类学及植物化学等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药用植物,保证植物药材来源正确,探索药用植物间有效成份与亲缘关系的联系规律,不断寻找、发掘新药源,并保证其疗效的一门学科。药用植物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和中草药鉴定学的关系非常密切,是学好中药鉴定学的重要基础。此外,它和中药化学、中药学、中药药理学、药用植物栽培学及中药资源学的关系也很密切,所以药用植物学是学习中药专业必修的重要的基础课之一。

药用植物学的任务有三项:

1.鉴定植物药材品种,保证货真质优:植物药材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基源鉴定均需利用药用植物学的基础知识。

2.整理植物药材的复杂品种:中药的“同物异名”“同名异物”情况严重,整理复杂品种,逐渐做到一药一名及名称规范化,必须利用药用植物学的有关知识。

3.不断寻找和扩大新的药物资源:根据植物的亲缘关系相近,其所含化学成份常相似的规律去寻找和扩大新药源往往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药用植物学教材除绪论外,内容分为两篇,即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外部形态和器官内部显微构造;药用植物的分类。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考生能系统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和了解与此有关的知识、理论和技能。

学习要求和内容

绪    论

【要求】

1.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明确药用植物学在中药专业中的地位。

2.熟悉药用植物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

3.了解何谓药用植物;药用植物在中药、常用中药中所占的比重,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近代国际重视研究药用的原因及现代研究新进展。

【内容】

一、 植物学的目的和任务:

(一)研究中药原植物,解决影响中药质量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调查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结合相关学科开发新药源。

二、药用植物学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药用植物学发展历史悠久,古代从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是其发展轨迹,近代从中国药学大辞典——中药志——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是其发展的线路。由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药用植物学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已渗入植物分类学、化学、细胞学、数学等学科。形成多门分支学科,如药用植物分类学、植物细胞分类学、植物化学分类学、植物数量分类学、中药资源学等。

三、药用植物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了解药用植物学与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学、中药资源学和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关系。

四、药用植物学的学习方法:以比较方法进行学习,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实践。

 

上篇  植物器官形态和显微结构

第一章  植物细胞

【要求】

  • 1.掌握植物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定义及各自的计算单位;典型的植物细胞显微结构特点;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淀粉粒、菊糖、糊粉粒、草酸钙结晶、碳酸钙结晶的特点及检查识别,淀粉粒及草酸钙结晶类型,细胞壁的结构及纹孔对的类型;细胞壁特化及检查识别方法。
  • 2.熟悉细胞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的主要特点及区别。
  • 3.了解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特点。

【内容】

一、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内部构造称显微结构。其计量单位是微米(μm,1μm=1/1000mm);在电子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内部构造称为超微结构(亚显微结构)。其计量单位是A(1μm=10000A)。

二、典型植物细胞的显微构造;由三大部分组成。

1.原生质体,是细胞内有生命物质的总称,包括细胞质和细胞器(细胞核、质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各自的形态特征及主要功能。

2.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是非生命物质,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包括贮藏营养物质(淀粉粒、糊粉粒、脂肪和脂肪油)、液泡(液泡膜、细胞液及其内含物。特别是结晶)及酶、维生素、植物激素等。

3.细胞壁,具有质体、液泡和细胞壁是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显著特征。

三、 几种可作鉴别特征的细胞后含物:

1.淀粉粒: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贮藏形式、形态特征、脐点和层纹;单粒淀粉和复粒淀粉及半复粒淀粉的特征;鉴定方法。

2. 糊粉粒:是贮藏蛋白质的存在形式;形态特征及鉴定方法。

3. 菊糖:是淀粉的异构体,呈圆形和扇面形,存在及特征。

4. 草酸钙结晶:方晶、针晶、砂晶、簇晶和柱晶。

5.碳酸钙结晶:(钟乳体);如何区别草酸钙结晶和碳酸钙结晶。

四、细胞壁的分层、纹孔及细胞壁的特化:1、细胞壁分层:中胶层、初生壁和次生壁,各自的组成和特性,复合中层的概念。2、纹孔及纹孔对,构造及类型(单纹孔、具缘纹孔)、胞间连丝的概念。3、细胞壁的特化:木质化、木栓化、角质化、粘液化和矿质化的特点及检识方法。

五、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的意义主要过程及特点。细胞周期。

六、细胞的起微结构及特点:细胞质膜、内质网、核膜、核仁、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初生壁、次生壁的起微结构的特点。

七、染色质、染色体、DNA、RNA、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

 

第二章  植物的组织

【要求】

  • 1.掌握植物组织的定义、类型、分布及功能:分生组织的特点与类型:保护组织中的表皮、气孔、腺毛、非腺毛、木栓及皮孔的定义及类型:机械组织中的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的区别,纤维的类型及与石细胞的区别:输导组织中的导管、管胞、筛胞、筛管的形态特征;分泌组织中的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道、乳管的特征及类型。
  • 2.熟悉基本组织的定义、类型、特征、功能及分布;厚角组织的分类。
  • 3.了解组织培养的意义、方法及前景。

【内容】

一、组织是许多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机能相同而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群。依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同,组织可以分为分生组织、基本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与分泌组织六大类。各类组织的分布和功能。

二、分生组织的特点,性质和来源不同,分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依所处位置不同,分顶生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各自的分裂的特点及所包含的组织。初生生长、初生构造、次生生长、次生构造的概念及特点。

三、薄壁组织:特点及分类(基本薄壁组织、同化组织、贮藏组织、吸收组织、通气组织)。

四、保护组织依来源和形态结构不同,分表皮(初生保护组织)和木栓(次生保护组织);表皮细胞的特点,腺毛、非腺毛的形态特点及区别,气孔(气孔器)的形态特点,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禾本科气孔器的形态特点;双子叶植物的气孔轴式:平轴式(平列式)直轴式(横列式)、不等式(不等细胞型)、不定式(无规则型)、环式(辐射型);木栓的特点及形成 ;周皮的概念、皮孔的形成和特征。

五、机械组织:依细胞壁增厚的方式和细胞的形态,分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两类;厚角组织的特征和分类(真厚角组织、片状厚角组织和腔隙厚角组织);厚壁组织的特性,纤维及其类型,纤维与石细胞的形态区别。

六、分泌组织:依分泌物积蓄体内或排出体外,分外部分泌结构和内部分泌结构:腺毛、蜜腺;内部分泌结构: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囊)、分泌道、乳汁管的形态特征、功能及类型。

七、输导组织:依构造和运输物质的不同分导管、管胞(存在于木质部中)、筛管、筛胞(存在于韧皮部中);各自的形态特点及功用;导管的类型(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孔纹及混合类型)。

八、维管束及其类型:维管束从蕨类植物开始出现,具有维管束的植物,称为维管植物。维管束主要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束状结构,贯穿于植物体各器官中,形成一复杂的输导系统。同时兼起支持作用。根据维管束中木质部和韧皮部的排列方式和有无形成层,维管束分为:有限外韧维管束(如单子叶植物茎;无形成层,韧皮部居外侧,木质部具内侧);无限外韧型维管束(如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茎。有形成层,韧皮部居外侧,木质部具内侧);双韧维管束(如茄科、葫芦科和夹竹桃科等。无限外韧维管束的木质部内侧亦有韧皮部)周韧维管束(如百合科、禾本科等及蕨类植物。木质居中央,韧皮部包在外方);周木维管束(如菖蒲、石菖蒲等少数单子叶植物的根茎。韧皮部居中,木质部包围其外);辐射型维管束(如单子叶植物根和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木质部与韧皮相互间隔成辐射状排列,又称间隔排列维管束)

九、组织培养的定义、意义及在药用植物生产上的作用及发展前景。

 

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

第一节  根

【要求】

  • 1.掌握根的形态和内部构造特点;定根与不定根;直根系与须根系的概念和区别;根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和异常构造的特点。
  • 2.熟悉根的变态类型,特别是块根、寄生根、攀援根的定义;根细胞的壁向和细胞分裂方向。
  • 3.了解8种以上根入药的药用植物;根尖的构造特点及侧根的形成。

【内容】

一、根的特点(无节与节间,一般不生芽、叶和花)及功用

二、根的类型:定根(由种子的胚根发育而来,有一定的生长部位)和不定根(不是由种子的胚根发育而来,无一定的生长部位)

三、根系的类型:直根系(主根发达与侧根界限分明的根系)和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茎基节上长出多数粗细相仿的不定根,簇生成胡须状的根系)。

四、根的变态:贮藏根(圆锥根、圆柱根、圆球根、块根)、支持根、气生根、水生根、寄生根、攀援根。

五、根尖的构造及发展:根尖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四部分,各部的特点。

六、根的初生构造:根通过根毛区作一横切面,根的初生构造从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皮层、维管柱三部分,其构造特点为:表皮上有根毛,不具皮孔;皮层宽广,内皮层具凯氏带或凯氏点;维管束具辐射型维管束;维管柱的中央通常不具髓。

七、根的次生构造: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根的加粗生长;是由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次生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分化产生的。从外到内可见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代替了表皮);初生韧皮部(通常被破坏)、次生韧皮部(包括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形成环;初生木质部、次生木质部(包括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木纤维);次生射线(维管射线)(贯穿于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中)。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呈内外排列;射线呈放射状,形成层环列,明显区别于根的初生构造。

八、根的异常构造:额外形成层(异常形成层、副形成层、三生分生组织)、额外维管束(异型维管束)的概念;额外形成层产生的部位、活动规律及额外形成层的特点。同心性异型维管束和复合性异型维管束的特点和存在的科属。异常构造是由额外形成层(三生分生组织)产生的区别,区别于初生构造、次生构造(正常构造)的另一类构造。

九、细胞的壁向横壁(端壁)、径向壁(侧壁)、切(弦)向壁、(平周壁、内、外壁)和细胞的分裂方向【横分裂(垂周分裂)、径向分裂(垂周分裂)、切向分裂(平周分裂)。

第二节  茎

【要求】

  • 1.掌握茎的形态学特征及与根的区别、茎的类型(依茎的质地和生长习性分)、地下茎的变态(根茎、块茎、球茎、鳞茎);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及其与根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的主要区别;双子叶植物茎次生构造特点(包括木质茎和草质茎);双子叶植物根茎、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点;双子叶植物茎及根茎的异常构造的特点;树皮、叶迹、根迹、年轮、早材与春材、晚材与秋材、边材、心材、假年轮的概念。
  • 2.熟悉茎的分枝和地上茎的变态类型。
  • 3.了解芽及芽的各种类型;8种以上以茎入药的药用植物;茎尖及其发展,茎尖与根尖区别;木材三切面。

【内容】

一、茎的形态特征(有节和节间,生芽、叶、花、果实与种子)、芽及其类型。

二、茎的类型:

(一)依茎质地分:

1. 木质茎(木本茎),茎中木质化细胞较多,质地坚硬,又可分乔木、灌木、小灌木、亚灌木、木质藤本。

2. 草质茎:茎中木质化细胞较少,质地较柔软,又可分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草质藤本。

3.肉质茎:茎的质地柔软多汁呈肉质肥厚。

(二)依茎的生长习性分:直立茎、缠绕茎、(茎细长、缠绕它物作螺旋状向上生长)、攀援茎(茎细长,以卷须、不定根、吸盘等攀援它物向上生长)、匍匐茎(茎细长,平卧地面,节上生有不定根)、平卧茎(茎细长平卧地面,节上无不根。

三、 茎的变态:

(一)地上茎的变态:叶状茎(叶状枝)、刺状茎(枝刺或棘刺)、茎卷须、小块茎及小鳞茎。

(二)地下茎的变态:生长在地下,其上有节和节间,退化鳞叶和顶芽、侧芽等。可分为根茎、(又叫根状茎、伸长横卧)、块茎(短而肥厚,形不规则,节间很短)球茎(球形或扁球形,肉质)、鳞茎(球形或扁球形,茎退化成鳞茎盘,上生许多肉质肥厚的鳞叶。分无被鳞茎和有被鳞茎)

四、茎的分枝:单轴分枝、合轴分枝、二叉分枝、假二叉分枝。

五、茎尖的构造:分生区(生长锥)、伸长区和成熟区的概念和位置,与根尖的区别。

六、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茎的成熟区横切面为茎的初生构造部位,由外向内可分为表皮、皮层、初生维管束、髓射线和髓组成。表皮外有气孔、角质层而无根毛;皮层占有部位较小,内皮层不明显,(不具凯氏点或带);初生韧皮部为无限外韧型。藤本或草本髓射线较宽,将初生韧皮部分割成若干束;具明显髓部。比较其与根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的异同点。

七、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特点:当茎行次生生长时,产生束间形成层并和各初生韧管束的束中形成层连接成一圆环;一般木本植物的次生生长可持续多年故次生构造很发达。

从外到内可见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初生韧皮部(常呈颓废组织)、次生韧皮部(是树皮类药材的主要部分,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构成)、形成层、次生木质部(是次生构造的主要部分,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具若干年轮)及髓。在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之间还贯穿次生射线(维管射线),由木射线和韧皮射组成。

年轮(生长轮)、早材与春材、晚材与秋材、边材、心材、假年轮、树皮、落皮层、叶迹、根迹的概念。木材有三切面,为了解木材的整体结构及鉴定木本类药材,常用三种切面,即横切面、径向切面、切向切面各自的观察特点。

八、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次生构造:由于生长期短,次生构造不发达。具表皮,其上有气孔、角质层、蜡被、毛茸等;有少数植物表皮下有少量木栓细胞;具多数无限外韧型维管束(少数为双韧维管束),断续呈环状排列;有些种类仅有束中形成层而无束间形成层。有的甚至束中形成层亦不明显;髓射线一般较宽;髓较发达,有的破裂呈空洞状。

九、双子叶植物根状茎的构造特点:多指草本植物,其构造与地上茎构造相似。特点为:表面常有木栓组织,少数种类有表皮或鳞叶,皮层中常有根迹维管束和叶迹维管束斜向通过;皮层内侧有时有厚壁组织,无限外韧型维管束环列,有的种类束间形成层不明显,维管束被宽窄不一的髓射线分隔成若干束;薄壁组织较发达,细胞中常有较多的贮藏物质;髓部明显。

十、双子叶植物茎与根状茎的异常构造:异常构造的产生的部位和特点。如髓维管束、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组织、木间木栓产生部位和特点等。

十一、单子叶植物茎和根状茎的构造特点:

(一)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特点:茎中一般无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终生只有初生构造;最外为表皮,禾本科植物茎秆的表皮下方往往有数层厚壁细胞组成;表皮以内为基本组织,由薄壁细胞组成,其中散布多数有限外韧型维管束;多数禾本科植物茎中央部形成空洞状;外韧维管束的外方常有厚壁细胞形成的维管束鞘。

(二)单子叶植物根状茎的构造特点:通常不形成周皮,表面为表皮或木栓化的皮层细胞;内皮层大多明显,具凯氏带,因而皮层与维管柱界限分明,皮层中常散生有叶迹维管束,维管柱中有中柱维管柱散在,维管束为有限外韧型或周木型;有少数植物内皮层不明显,即表皮内为基本组织,维管束全面散生;有些植物皮层外侧形成较薄的木栓组织或后生表皮。

十二、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点:同双子叶植物木质茎,但木质部主要由管胞构成,韧皮部主要由筛胞和韧皮薄壁细胞构成;有的茎中有树脂道,如松柏类。

第三节  叶

【要求】

  • 1.掌握叶的组成(叶片、叶柄、托叶)及完全叶、不完全叶的概念;决定叶片形状的依据、叶片的组成(叶端、叶基、叶缘、叶脉)及分裂;脉序的类型(网状脉和平行脉);单叶和复叶的区别,复叶的类型;叶序的概念及类型;苞片、小苞片的概念。双子叶植物叶的一般构造;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特点及两者的区别。
  • 2.熟悉叶端、叶基、叶缘、叶的质地、叶的变态的主要类型。举出5种以叶入药的重要药用植物。
  • 3.了解叶的主要生理功能。真蕨类植物叶柄基部的构造特点及双子叶植物叶柄的构造。

【内容】

一、叶的形态和生理机能。

二、叶的组成:叶片、叶柄、托叶,三者同时具备的称为完全叶、缺少1—2部分的称为不完全叶。

三、叶片的组成及决定叶片全形的依据:叶片有叶端、叶基、叶缘、叶脉等部分。依叶片长度和宽度的比例及最宽年的位置来决定叶子的全形。牙齿与锯齿,戟形叶与箭形叶;浅裂、深裂与全裂;网状脉(掌状网脉、羽状网脉)与平行脉(射出、直出、横出、弧形);膜质、草质、革质与肉质叶的区别。异形叶性的概念。

四、单叶与复叶的概念,复叶的类型(三出复叶、掌状复叶、羽状复叶、(一回、二回、三回、单身复叶);如何区别单叶和复叶。

五、叶序的概念及类型(互生、对生、轮生、簇生)。

六、叶的变态、苞片、总苞片与小苞片的概念,鳞叶、刺状叶、叶卷须与托叶的变态。如何区别叶的刺和叶刺,茎卷须与叶卷须。

七、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可分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

(一)表皮:分上、下表皮,其上有气孔、毛茸等。

(二)叶肉:位于上下表皮之间,常分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如果叶的上下两面在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有明显区别的称为两面叶;如上下两面在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上没有明显区别的叶(例如上下两面均有栅栏组织,或叶肉无栅栏、海绵组织分化)称为等面叶。

(三)叶脉:即叶片中的维管素,分主脉和各级侧脉,木质部位于向茎面,由导管、管胞组成;韧皮部位于背茎面,由筛管、伴胞组成。

七、单子叶植物叶片内部构造特点:以禾本科植物叶片为例,亦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表皮细胞较规则,其外壁常硅质等,上表皮有一些大型的薄壁细胞,称泡状细胞(内含大型液泡),在横切面上排列略呈扇形,干旱时失水收缩而使叶片卷曲,亦称运动细胞,气孔由两个狭长或哑铃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其外侧各有一个略呈三角形的副卫细胞;叶肉组织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属等面叶类型。

八、真蕨类植物叶柄基部构造:真蕨类植物以根茎入药的药材,常带有叶柄残基,而其叶柄基部的构造特点(如维管束的数目、类型及排列方式),常是蕨类的分类和蕨类药材的鉴别依据之一,如几种贯众据此可进行准确鉴定。维管束中无形成层,维管束多为周韧型。

九、双子叶植物叶柄构造及其它特点:叶柄横切面一般呈半圆形,构造大致与茎相似。气孔指数、栅表比和脉岛数的概念和区别特点。

第四节  花

【要求】

  • 1.掌握被子植物花的组成、各部分的形态特征及常用术语的概念:花冠的类型;心皮及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心皮的特点;雌蕊的类型;子房的位置;胎座的类型及胚珠的构造;花的类型;花程式的概念及表示方式;花序的定义、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的特点、常见的花序的类型;双受精的概念和意义。
  • 2.熟悉花被的卷迭式、花粉粒的特征、花药的着生方式及开裂方式、胚珠的类型及能准确解释花图式。花的特点和作用。
  • 3.了解花梗、花托、花序轴、苞片、花瓣、雄蕊、雌蕊的内部组织构造及特点

【内容】

一、/花的组成及形态:被子植物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组成。凡同时具备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的称为完全花。缺少1—3部分的称为不完全花。

二、花梗:花梗的位置和概念及特征。

三、花托:花托的位置和概念及特征。花盘、雄蕊柄、雌雄柄的定义和概念。

四、 花被:是花萼和花冠的总称,尤其是花萼和花冠不易区分时,称为花被。

(一)花萼是一朵花中所有萼片的总称,要注意其数目及离合;瓣状萼,副萼、宿存萼、早落萼、距、冠毛的概念。

(二)花冠是一朵花中所有花瓣的总称。合瓣花冠、离瓣花冠、副花冠、副裂片、距的概念;花冠有多种形态,如十字形、蝶形、唇形、管状、舌状、漏斗形、高脚碟状、钟形、辐状或轮状的概念;花被卷迭式的类型及特点。

五、雄蕊群:是一朵花中所有雄蕊的总称。雄蕊是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要注意雄蕊的数目和离合,花药的结构、着生和开裂方式;雄蕊有多种类型,如二强雄蕊、四强雄蕊、单体雄蕊、二体雄蕊、多体雄蕊、聚药雄蕊的概念。

六、雌蕊群:是一朵花中所有雌蕊的总称,雌蕊由子房、花柱、柱头构成。子房内着生胚珠;花柱基生、合蕊柱、心皮、腹缝线、背缝线、单雌蕊、离生心皮雌蕊、复雌蕊、子房上位、子房下位、子房半下位、复室子房、胎座(边缘胎座、侧膜胎座、中轴胎座、特立中央胎座、基生胎座、顶生胎座)、胚珠(直生、弯生、倒生胚珠)的概念。

七、花的类型:完全花与不完全花、重被花、单被花、无被花(裸花)和重瓣花、两性花与单性花、雌雄同株与雌雄异株、辐射对称花与两侧对称花、不对称花的概念。

八、花程式与花图式:1、花程式的定义,P、K、C、A、G的代表,“∞”、“(  )”、“+”、“—”、“ :”、“*”、“↑”、“♂”、“♀”等概念、用法和表达方式。2、花图式:花图式是花的横切面的投影图,可以说明花的组合和结构,既表明各种花的基本特征,也可以比较各种花的形态异同,常和花程式一起表明某一科、属花的构造特征。掌握花图式符号、排列和表达方式。

九、花序及其类型:花序是花在花枝或花轴上排列的方式和开放的顺序。可以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两大类。无限花序的特点是下部的花先开,渐及上部,花轴顶端可以继续向上生长或由边缘向中心开放。

常见的有总状花序、穗状花序、柔夷花序、肉穗花序、伞房花序、伞形花序、头状花序、隐头花序,了解其概念和特点。有限花序是顶端的或中心的花先开,因而花轴不能继续延长,其开花的顺序是由上而下或由内向外进行。常见的有单歧聚伞花序、双歧聚伞花序、多歧聚伞花序、轮伞花序,了解其概念和特点。

十、花的生殖:自花传粉与异花传粉概念;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花粉粒(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落在柱头上,萌发,形成花粉管,沿花柱进入子房(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形成两枚精子,营养细胞消失)由珠孔进入胚囊,一枚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合子,发育成胚,另一枚与两枚极核细胞结合发育成胚乳,此过程称双受精现象,为被子植物所特有。

双受精使后代兼具双亲的遗传性状,不仅胚而且胚乳亦具父母本的遗传性。因而后代具有更强烈的生活力和适应性。

传粉、受精、孢原细胞、造孢细胞、中层、绒毡层、四分体、极轴、近轴、远轴、赤道轴、雕纹、萌发孔、萌发沟、远极孔、近极孔、散沟、散孔、孔沟、胚囊母细胞、极核、中央细胞、反足细胞的概念;花粉粒特点和类型。

十一、花的组织构造:花梗、花托、花序轴、苞片、萼片、花瓣、花丝、花药、子房、花柱、柱头显微组织构造及其特点。子房室、引导组织的概念。

第五节  果    实

【要求】

  • 1.掌握果实的由来、构造及类型(单果及其类型、聚合果及其类型、聚花果)。举出8种以上以果实入药的重要药用植物。
  • 2.熟悉由开花至果实、成熟,花的各部的相应变化。
  • 3.了解果皮(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内质果(横切面、粉末)、干果(横切面、粉末)的组织构造。

【内容】

一、果实的发育和特征:由花到果实,花的各部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被子植物经双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果实的定义、真果与假果的概念和特征。

二、果实的类型:依果实来源、结构和果皮的性质可分为单果、聚合果、聚花果。

(一)单果: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不论单雌蕊或复雌蕊)的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有的还包括花的其它部分;根据果皮的质地可分为肉果和干果两类。

1. 肉质果的定义;浆果、柑果、核果、瓠果、梨果的特点及代表果实。

2.干果的定义;裂果与不裂果、骨突果、荚果、角果、蒴果(瓣裂、孔裂、盖裂、齿裂)、瘦果、颖果、坚果、翅果、胞果、双悬果的特点及代表果实。

(二)聚合果:由一朵花中多数离生心皮单雌蕊共同形成的果实,每一单雌蕊形成一单果,聚生于花托之上。依单果性质不同可分为聚合骨突果、聚合瘦果、聚合核果、聚合坚果,了解其概念及特点。

(三)聚花果:又称复果。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成的果实,每朵花形成一个小果,共同聚生于花轴上。举出2—3种入药的果实代表。

三、果实的组织构造:果皮是果实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由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组成。掌握三层果皮的组织构造;了解肉质果、干果的横切面及粉末的组织构造特点。

第六节  种    子

【要求】

  • 1.掌握种子的由来、构造及类型(有胚乳种子、无胚乳种子),举出5种以种子入药的重要的药用植物。
  • 2.熟悉由开花至种子成熟,花的各部分的相应变化。
  • 3.了解种子的组织构造,如种皮(表皮、栅状细胞层、油细胞层、厚壁细胞层)、胚乳、胚的组织构造及白扁豆、槟榔种子示例构造特点。

【内容】

一、种子的形态特征:种子是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由种皮、胚、胚乳三部分组成。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来,胚乳是由受精的极核细胞发育形成。种脐、种孔、种脊、合点的概念和特点。

二、有胚乳种子与无胚乳种子、外胚乳的概念。胚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的特点;双子叶与单子叶的概念及代表。

三、种子的一般构造:了解种皮(表皮、栅状细胞层、油细胞层、色素层、厚壁细胞层)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胚乳、白扁豆与槟榔种子的组织构造特点。

 

下篇  药用植物的分类

第四章  植物分类概述

【要求】

  • 1.掌握药用植物分类学的目的和任务;植物分类的主要单位(等级);植物的命名,植物界的分门。植物各类群、常见科的识别和代表植物的认识。
  • 2.熟悉植物进化的一般原则;各类群中其它科的排列和特点。
  • 3.了解植物的分类方法和系统;植物分类学的研究进展。检索表的编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采集和标本的制作;分科检索表的应用。

【内容】

一、近代植物分类学的目的任务有三,即种的记述与命名;建立自然分类系统;探索种的起源与进化。中药专业学习药用植物分类学主要是识别药用植物,鉴定药材原植物,整理复杂品种,深入发掘和扩大药用植物资源,并不断提高其利用价值。

二、植物分类方法和系统:人为分类与人为分类系统和自然分类方法与自然分类系统的特点。

三、植物分类学发展,细胞分类学、化学分类学用数量分类学的建立与发展。

四、植物分类的单位:有界、门、纲、目、科、属、种。如有需要,在各级之前可加“亚”字;种下等级有亚种、变种、变型;品种只用于栽培种。种的定义。

五、植物的命名: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有关规定给植物定出的统一科学名,称为“学名”;一律使用拉丁语书写和读音,采用林奈的“双名法”如桑Morus alba  L .。由属名+种名+命名人组成。

六、植物界分门:植物界通常分成若干个大类群,如分成许多“门”,有16门或18门。通常分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低等植物中又分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高等植物中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第五、六、七章  低等植物——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

【要求】

  • 1.掌握低等植物的共同特征及所包含的植物类群。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各自的药用植物及其药用部位;真菌的子囊菌纲、担子菌纲的特点。一些重要的名词术语:世代交替、孢子、孢子体、配子体、菌丝体、菌丝组织体、菌核、子座、子座、子实体、子囊、子囊孢子、担子、担孢子。
  • 2.熟悉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各自的分类依据及主要类型的特点。
  • 3.了解藻类植物与真菌植物的生活史。

【内容】

一、低等植物:植物体结构简单;无根、茎、叶分化;生殖为单细胞,无胚胎出现。低等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和地衣植物。

二、藻类植物:

(一)大多水生,植物体具有光合色素、生活方式为自养。光合产物及贮藏营养物质各不相同,无性生殖产生孢子和孢子囊;有性生殖产生配子和配子囊。

(二)分类:依所含的光合色素、不同的贮藏物、植物体形态构造、繁殖方式、细胞壁特征不同,分为八个门,与中药有关的有蓝藻门、绿藻门、褐藻门和红藻门。常见的药用植物。

三、菌类植物:包括三个独立的类群;细菌门、粘菌门、真菌门;其共同的特征为,植物体构造极简单,不具叶绿体和其它光合色素,是典型的异养植物,生殖器官为单细胞,无胚胎。

四、真菌植物:

(一)主要特征:植物体大多为菌丝体,由分枝或不分枝,分隔或不分隔的菌丝交织而成;并常形成各种菌丝组织体;细胞内有核;贮藏营养物质主要为肝糖,不含淀粉粒;主要由孢子繁殖。

(二)菌丝体组织体为环境条件不良或繁殖时,菌丝相互交织而形成的具不同形态的结构。常见的有菌索、菌核、子实体、子座。

(三)分类:依有性生殖时孢子形成的特性及菌丝体形成的结构分为四纲,与中药有关的有子囊菌纲和担子菌纲。

1.子囊菌纲的特点:绝大多数(酵母菌外)有发达且有横隔的菌丝,无性生殖时都形成分生孢子,有性生殖时形成子囊、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生于子囊内(内生孢子),子实体称子囊果。药用真菌有霉菌、麦角菌、冬虫处夏草、蝉花、蛹草、啤酒酵母菌等。

2.担子菌纲特点:具双核菌丝体,有性生殖时形成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生于担子之上(外生孢子),常具特殊的锁状连合邹裂方式,子实体称担子果。多数担子菌无性生殖不发达。药用真菌有银耳、黑木耳、猴头菌、茯苓、灵芝、紫芝、猪苓、云芝、脱皮马勃、大马勃、紫色马勃、雷丸、蜜环菌等。

五、地衣植物:

(一)特点:是真菌和藻类高度结合的共生复合体。构成地衣的真菌多为子囊菌;藻类多为绿藻和蓝藻。

(二)形态:壳状、叶状、枝状。

(三)构造:可分上皮层、藻孢层、髓层和下皮层四部分。根据藻细胞的分布,分同层地衣和异层地衣两类。药用地衣有松萝、长松萝、石耳、金黄树发、石蕊等。

六、藻类植物的生活史(以海带为例),真菌的生活史(以冬虫复草为例)。孢子、孢子体、无性世代、配子、配子体、有性世代、世代交替的概念。

 

第八章  苔藓植物

【要求】

  • 1.掌握高等植物的共同特征及所包含的类群。
  • 2.了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药用植物。

【内容】

一、高等植物:植物结构复杂,有根、茎、叶分化绝大多数(除苔藓外)有维管束,生殖器官为多细胞,有胚胎。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二、苔藓植物:

(一)特征:构造简单或为扁平的叶状体或为类似茎、叶的分化,但无真正的根(为假根)体内无维管束分化,雌性生殖器官为颈卵器,内含一卵细胞,雄性生殖民地器官为精子器,内含多数带鞭毛的精子;受精必须借助于水;精子与卵结合形成合子,在颈卵器中发育成胚,并发育成孢子体,孢子体寄生于配子体上。成熟的孢子萌发成丝状的原丝体。然后在其上生成配子体,在生活史中配子体占优势。药用植物有地钱、蛇地钱、大金发藓、暖地大叶藓、泥炭藓、葫芦藓等。

(二)分类:苔纲、藓纲的特征。

 

第九章  蕨类植物

【要求】

  • 1.掌握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分类依据及常用术语。
  • 2.能举出10种以上重要药用蕨类植物。
  • 3.了解蕨类植物分纲特征及真蕨纲重点科特征。

【内容】

一、蕨类植物:1)、特征:陆生植物。喜生于阴湿地方;形态构造较复杂,有根、茎、叶分化,但一般无地上茎,大多为地下根茎,根为须根(为真正的根);幼叶拳卷状。有维管束(植物组织分化,维管束自此开始);有孢子囊和孢子囊群、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

二、常用术语:小型叶蕨类、大型叶蕨类、营养叶、孢子叶、同型叶、异型叶、羽片、小羽片、孢子囊群、孢子囊、二面型孢子、四面型孢子、孢子同型、孢子异型、原叶体。

三、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孢子体形成孢子,孢子萌发形成略呈心形叶状体(原叶体、配子体),叶状体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精子(具鞭毛)、卵结合产生合子,继而发育成胚,胚寄生于配子体上,后独立长大。蕨类植物孢子体发达,配子体简单,但能独立生活。

四、蕨类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茎、叶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孢子囊壁细胞层数及孢子形状;孢子囊环带的有无及位置;孢子囊群的形状、生长部位、有无囊群盖;叶柄维管束排列的形式、叶柄基部有无关节;根茎及叶柄上毛、鳞片等的有无及形状。

五、重要药用蕨类植物有石松、卷柏、木贼、瓶尔小草、紫萁、海金沙、金毛狗脊、凤尾草、野鸡尾、狗脊、单芽狗脊、绵毛鳞毛蕨、贯众、石韦、槲蕨等。

六、松叶蕨纲、石松纲、水韭纲、木贼纲、真蕨纲的主要特征及紫萁科、凤尾 蕨科、鳞毛蕨科、水龙骨科、槲蕨科的主要特征。

 

第十章  裸子植物门

【要求】

  • 1.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分纲依据;常用术语(大孢子、小孢子、大孢子叶球、小孢子叶球、珠鳞、苞鳞、假种皮、假花被、珠被管);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柏科、麻黄科的主要特征。
  • 2.熟记下列学名(属名和种加词)银杏、侧柏、马尾松、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
  • 3.了解裸子植物生活史的各阶段与蕨类植物基本上是同源的,形态术语却相异的特征。

【内容】

一、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孢子体发达,多为常绿乔木,枝有长枝、短枝之分,餐形成层和年轮;叶多为针形、条形、鳞形;胚珠裸露,孢子叶大多聚成球形,称孢子叶球,单性,同株或异株,无花被,具颈卵器构造,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具多胚现象。

小孢子叶即雄蕊;小孢叶球即雄球花;大孢子叶即心皮;大孢叶球即雌球花;大孢子囊即胚珠;小孢子囊即花粉囊;雄配子体即萌发的花粉管及精子;雌配子体即胚乳;种鳞即形成种子时的大孢子叶;苞鳞即大孢子叶下的苞片;球果即形成种子时的大孢子叶球;小孢子即花粉粒;大孢子即大孢子四分体之一。

二、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柏科、麻黄科的主要特点及各科主要药用植物。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

【要求】

  • 1.掌握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分纲依据;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主要区别;马兜铃科、蓼科、毛茛科、木兰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大戟科、锦葵科、五加科、伞开科、木犀科、龙胆科、夹竹桃科、萝摩科、马鞭草科、唇形科、茄科、玄参科、茜草科、葫芦科、桔梗科、菊科、禾本科、天南星科、百合科、薯蓣科、兰科等科的主要特征及每科列举3~5种重要的药用植物。
  • 2.熟记下列药用植物学名(属名和种名)黄连、乌头、牡丹、芍药、厚朴、五味子、马兜铃、华细辛、掌叶大黄、何首乌、延胡索、菘蓝、金樱子、桃、山楂、合欢、甘草、黄芪、橘、黄柏、京大戟、木槿、人参、三七、刺五加、当归、马鞭草、薄荷、丹参、益母草、连翘、玄参、地黄、白花曼陀罗、宁夏枸杞、柳叶白前、桔梗、杏叶沙参、党参、茜草、金银花、栝楼、白术、菊花、红花、艾、蒲公英、百合、麦冬、浙贝、川贝母、薏苡、天南星、半夏、石菖蒲、薯蓣、番红花、白及、天麻。
  • 3.熟悉被子植物的一般演化规律。
  • 4.了解真花学说、假花学说理论;当代影响较大的被子植物四个分类系统的主要特点。

【内容】

一、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能产生种子;精子靠花粉管传送;孢子体高度发达,配子体进一步简化;具有真正的花;由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组成;具雌蕊,子房受精后形成果实;具双受精现象。是当今植物界最高级、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占绝对优势的类群。

二、双子叶植物纲与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双子叶植物纲根多为直根系;茎中维管束多为环状排列;有形成层;叶多为网状脉;花各部分基数多为5或4;花粉粒多为3个萌发孔;胚具两枚子叶。单子叶植物根多为须根系;茎中维管束多为散生排列,无形成层;叶多为平行脉;花各部分基数为3;花粉粒多为1个萌发孔;胚具一枚子叶。

三、29个科主要特征及重要药用植物:

(一)双子叶植物纲:

1.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草本或藤本,叶互生,叶基常心形;花单被,常呈花瓣状下部连成管状,3裂或向一方扩大;花两性,雄蕊6~12枚,花丝短,分离或与花柱合生,心皮6,合生,子房下位或半下位,蒴果。马兜铃、北细辛、广防已。

2.蓼科(Polygonaceae):多为草本,节膨大,单叶全缘,互生,有托叶鞘;花两性,单被,3—6枚,常花瓣状,宿存,雄蕊6~9枚;雌蕊2~3心皮合生;子房上位,瘦果,三棱形或凸镜形,常有翅。大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何首乌、虎杖。

3.毛茛科(Ranunculaceae):草本,叶常分裂或复叶,无托叶;花多两性,整齐或不整齐。雌雄蕊多数,离生,螺纹状着生于隆起的花托上;聚合瘦果或聚合骨突果。本科中芍药属已提升为芍药科。毛茛、乌头、黄连、威灵仙、白头翁。

4.木兰科(Magnoliaceae):木本,常具香气,小枝常具托叶环痕,单叶互生;花单生,花被三基数,整齐,雌雄蕊多数,螺旋状着生于隆起的花托上或轮状排列;聚合骨突果或聚合浆果。厚朴、凹叶厚朴、玉兰、辛夷、五味子、八角茴香。

5.十字花科(Cruciferae):草本,单叶互生;萼片4,花瓣4,排成十字形;四强雄蕊;角果。菘蓝、白芥、萝卜、青菜、大白菜、荠菜、播娘蒿。

6.蔷薇科(Rosaceae):叶互生,常有托叶;花两性,整齐,花托凸起或凹下陷,萼片5,共瓣5,轮状排列,花萼基部多与花托愈合成萼筒,雄蕊多数,着生其边缘;骨突果,瘦果,核果,梨果。仙鹤草、山里红、杏、地榆、金樱子、贴梗木瓜、枇杷、月季、玫瑰、覆盆子。

根据花托(共萼筒)的变化,雌蕊心皮的数目及离合、果实的类型,本科分为四个亚科:绣线菊亚科:木本,常无托叶,花托碟状,心皮5,分或基连合,多为骨突果。蔷薇亚科:木本或草本,叶互生,托叶发达,花托隆起或呈坛状,心皮多数,分离,着生于凹陷或隆起的花托上,子房上位,周位花,聚合瘦果或聚合小核果。梅亚科: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叶基常有腺体,花托杯状,心皮1,子房上位;核果,1种子。梨亚科:木本,叶互生,有托叶,心皮2—5,多数与花托愈合成子房下位;梨果。

7.豆科(Leguminosae):木本或草本,叶互生,常为复叶,有托叶,叶枕发达;花两性,五基数,花冠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为蝶形);雄蕊多数或10枚,分离或二体雄蕊,单心皮雌蕊;荚果。

根据花的形状及花瓣排列的方式,分为三亚科:含羞草亚科:多为木本,羽状复叶,花辐射对称,中下部常合生,雄蕊多数;荚果。云实亚科:多为木本,花两侧对称,假蝶形花,雄蕊10枚,多分离,荚果。蝶形花亚科:草本或木本,有托叶,叶枕发达;花两侧对称,蝶形花,雄蕊10,两体或单体;荚果。

8.芸香科(Rutaceae):多为木本,叶互生,复叶或单身复叶,具透明油腺点及芳香气;花多两性,5数,子房上位,居于花盘之上。柑果、蒴果、核果。橘、柚、黄柏、吴茱萸、花椒、白藓。

9.大戟科(Euphorbiaceae):草本或木本,常含乳汁,叶基常具腺体;花单被或无被,花序种种,多为杯状聚伞花序;雌蕊3心皮合生,多3室,中轴胎座,蒴果。京大戟、甘遂、续随子、马豆、油桐、蓖麻。

10.锦葵科(Malvaceae):木本或草本,茎皮富纤维,常具星状毛,单叶互生,常分裂;花两性,整齐,五数,有副萼;单体雄蕊,花药1室,花粉粒大,具刺;蒴果或分果。木芙蓉、木槿、苘麻、棉花、黄蜀葵。

11.五加科(Araliaceae):多为木本,常具刺,叶常集生茎顶;多为伞形花序;花两性,五基数,花盘顶生,显著;子房下位;浆果或核果。人参、三七、细柱五加、刺五加、西洋参。

12.伞形科(Umbelliferae):草本,茎常中空,有鞘状叶柄;具典型复伞形花序,花小,两性,整齐,5基数,花盘发达,显著;子房下位,双悬果。当归、白芷、杭白芷、川白芷、川芎、防风、柴胡、白花前胡、明党参、蛇床子、胡萝卜。

13.木犀科(Oleaceae):木本。叶对生,花多两性,整齐,二基数,雄蕊2枚,背靠背,子房上位,二室外;核果、蒴果、翅果。连翘、女贞、桂花(木犀)。

14.龙胆科(Gentianaceae):草本,单叶对生,全缘,花两性,整齐,4—5数,花冠4~—5裂,具副裂片,多旋转排列;雄蕊5,冠生;子房上位,2心皮组成1室,侧膜胎座;蒴果。龙胆、秦艽、獐牙菜、云南当药、双蝴蝶。

15.夹竹桃科(Apocynaceae):多为木本,常具乳汁,单叶对生或轮生,叶腋常有腺体;花两性5数,花冠裂片常旋卷,喉部常有附属物(毛、副花冠、鳞片等),花药常箭头状,花粉粒单一;子房上位,心皮2,多为骨突果,种子常有丝毛或有翅。长春花、萝芙木、夹竹桃、黄花夹桃、罗布麻、络石等。

16.萝摩科(Asclepiadaceae):草本,有乳汁,单叶对生;花两性,整齐,5数,花冠裂片常旋卷,具副花冠、合蕊柱、花粉块或四核花粉及载粉器;子房上全,心皮2,骨突果,种子具顶毛。柳叶白前、芫花叶白前、白薇、杠柳、徐长卿、萝摩、耳叶牛皮消。

17.马鞭草科(Verbenaceae):多为木本,单叶对生,常具特殊臭气;花两性,多不整齐,雄蕊4,常二强,子位上位,全缘或稍四裂,花柱顶生,二心皮构成,中轴胎座;核果或蒴果。马鞭草、蔓荆、单叶蔓荆、大叶紫珠、牡荆、黄荆 、大青、臭牡丹。

18.唇形科(Labiatae):草本,茎方形,叶对生,常含芳香性挥发油;轮伞花序,唇形花,多为二强雄蕊,子房上位,四深裂;花柱常基底着生,四枚小坚果。益母草、薄荷、丹参、紫苏、黄芩、广霍香、半枝莲、荆芥、地笋、夏枯草。

19.茄科(Solanaceae):常为草本,单叶互生,无托叶,花两性,整齐(辐射对称),五数,萼宿存,花瓣常在蕾中褶叠,花药常顶孔开裂;子房上位,二心皮,中轴胎座,胚珠多数;浆果或蒴果。毛曼陀罗、白花曼陀罗、宁夏枸杞、枸杞、莨菪、颠茄、龙葵、白英、辣椒。

20.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草本或木本,单叶对生、互生或轮生,花两性,常二唇形,雄蕊4,常二强;子房上位,二心皮,中轴胎座,胚珠多数;蒴果。玄参、浙玄参、地黄、毛地黄、胡黄连、阴行草、泡桐。

21.茜草科(Rubiaceae):草本或木本,单叶对生,具明显托叶(叶柄间或叶柄内托叶);花两性,整齐,4~5基数,花冠镊合状排列,常有花盘;子房下位,二心皮;浆果、蒴果或核果。茜草、鸡矢藤、栀子、巴戟天、钩藤、红大戟、白花蛇舌草、金鸡纳、咖啡、虎刺。

22.葫芦科(Cucuribitaceae):草质藤本,有卷须,叶互生,多须;花单性,同株或异株,整齐,5数,雄蕊3或5枚,分离或各式合生;子房下位,三心皮一室,侧膜胎座,瓠果。双边栝楼、栝楼、绞股兰、南瓜、丝瓜、葫芦、冬瓜、罗汉果。

23、桔梗科(Campanulaceae):多年生草本,含乳汁,单叶互生、对生或轮生;花两性,整齐或两侧对称,常5裂,钟形或管状;萼宿存,子房下位或半下位,中轴胎座;蒴果。桔梗、党参、杏叶沙参、半边莲、山梗菜。

24.菊科(Compositae);多为草本,单叶,有的有乳汁;头状花序,有总苞,花冠筒状或舌状;聚药雄蕊,子房下位,二心皮一室,瘦果,有冠毛或萼刺。苍术、白术,菊花、野菊花、旋复花、红花、苍耳、紫菀、旱莲草、蒲公英、牛蒡、云木香。

根据头状花序花冠类型及植物体乳汁的有无。菊科分为两个亚科:管状花亚科:花冠全为管状花,或边缘为假舌状花、漏斗状花而盘花为管状花;植物体不含乳汁。舌状花亚科:整个花序全为舌状花;植物体含乳汁。

(二)单子叶植物纲:

25.禾本科(Gramineae):多为草本,杆圆形,中空有节,单叶互生,线形,常二裂,具开启的叶鞘,有的具叶舌、叶耳;由小花集成小穗,进而形成各式花序。小穗外方或基部有内、外颖,内有一至数朵小花;小花外有内、外稃;花被退化,两性;雄蕊3~6枚;子房上位,柱头羽毛状,颖果。薏苡、淡竹叶、白茅、芦苇、水稻、小麦、玉米、甘蔗等。

根据茎木质或草质,本科分为二亚科:禾亚科:草本,主杆叶即普通叶,无柄,与叶鞘相连处无关节。竹亚科:木质,杆生叶特化为杆箨;有箨叶与箨鞘两部分;枝上生普通叶,具短柄,与叶鞘相连处有关节。

26.天南星科(Araceae):草本,具块茎或根茎;肉穗花序,具佛焰苞;花单性,无被,同株或异株,子房上位,浆果,密集在花序轴上。天南星、异叶天南星、半夏、掌叶半夏、石菖蒲、魔芋(华东魔芋)、独角莲、千年健。

27.百合科(Liliaceae):多为草本、有根茎、块茎或鳞茎;花两性,三基数;子房上位,中轴胎座;浆果或蒴果。百合、卷丹、川贝母、浙贝母、土茯苓、知母、藜芦、七叶一枝花、多花黄精、玉竹、天冬、麦冬。

28.薯蓣科(Dioscoreaceae):多年生缠绕草本,具根茎或块茎;基出掌出网脉;花小,单性,异株;花被片6,子房下位,三心皮合生;蒴果具三棱形翅;种子常具薄翅。薯蓣、黄独、绵萆解、穿龙薯蓣、粉背薯蓣。

29.兰科(Orchidaceae):多年生草本,常有块茎、根茎、假鳞茎;单叶互生,基有叶鞘;花两性,两侧对称;花被片6,两轮,有唇瓣,合蕊柱;雄蕊1~2枚,有花粉块;子房下位,常扭曲180°,3心皮,侧膜胎座;蒴果。种子细小,粉尘状。天麻、白芨、石斛、束花石斛、流苏石斛、杜鹃兰、独蒜兰、手参等。

四、熟记下列药用植物的学名:

银杏Ginkgo biloba、草麻黄Ephedra sinica、黄连Coptis chinensis、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菘蓝Isatis indigotica、金樱子Rosa laevigata、桃Prunus persica、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甘草Glycyrhiza uralensis、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橘Citrus reticulata、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is、京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木槿Hibiscus syriacus、人参Panax ginseng、三七Panax notoginseg、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当归Agelica sinensis、马鞭草Verbena officinlis 、薄荷Mentha haplocalyx、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益母草Leonurus artemisia 、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曼陀罗Datura metel、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柳叶白前Cynanchum stantonii、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a、杏叶沙参Adenophora stricta、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茜草Rubia cordifolia、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艾Artemisia argyi、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百合Lilium brownii、卷丹Lilium lancifolium、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浙贝Fritillariathunbergii、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薏苡Coix lachryma—jobi、天南星Arisaema consanguineum、半夏Pinellia ternata、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薯蓣Dioscorea opposita、番红花Crocus sativus、白及Bletilla striata、天麻Gastrodia elata。

五、被子植物的一般演化规律。

六、真花学说、假花学说理论的主要观点。

七、恩格勒分类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的主要观点。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