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13008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自学考试大纲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

课程代码:13008

2024年1月启用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段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系统地介绍软件测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重点讲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技术、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软件测试的主要过程、软件缺陷的报告、测试的评估方法、测试项目管理、自动化测试以及测试工具的分类与选择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软件测试技术在软件工程和软件质量保证中的重要作用,基本掌握软件测试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能够把软件测试技术与方法应用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为全面掌握软件测试知识和实际测试技能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测试过程和方法,初步掌握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进行软件测试的主要技术和方法,规范地编写软件测试的文档资料,基本掌握软件自动化测试的基础知识和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计算机软件测试领域的先进技术,培养学生查阅软件测试领域的相关技术资料,推荐使用国产测试软件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与软件工程专业的其他基础与专业课程有密切的联系。它以《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实践)》等课程为基础,又对《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毕业设计》等课程起补充配合作用。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软件测试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软件测试的行业需求、现状和发展历程,给出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目的、分类和原则,说明软件测试过程、常见测试模型和测试用例。重点是软件测试的概念和测试用例的编写规范。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建立起正确和全面的测试思想,理解和掌握软件缺陷、软件测试、测试过程模型和测试用例编写规范等基本软件测试知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软件测试行业需求与现状(一般):

识记:国内外软件测试行业现状。

软件测试的应用领域。

理解:软件测试的职业优势。

软件测试职业发展的技术方向。

软件测试职业发展的管理方向。

(二)软件中的Bug:

1.Bug与软件缺陷(次重点):

识记:Bug的含义和由来。

      软件缺陷的定义。

理解:符合软件缺陷的规则。

2.软件Bug的普遍性与危害性(一般):

识记:发生在不同领域的典型软件缺陷案例。

3.软件缺陷产生的原因(重点):

理解:分别从软件、技术、团队和管理等角度分析软件缺陷产生的原因。

(三)什么是软件测试:

1.软件测试的发展历程(次重点):

识记:软件测试的发展经历的重要时期。

理解:调试为主、证明为主、破坏为主、评估为主、预防为主。

2.软件测试的定义(重点):

识记:软件测试的定义。

理解:验证和有效性确认。

  • 软件测试认识误区(次重点):

理解:需要纠正的错误认识误区。

(四)软件测试的目的与原则:

1.软件测试的目的(重点):

识记:软件测试的目的。

软件测试的目的广泛接受的规则。

理解:软件测试的目的应包含的内容。

2.软件测试的原则(重点):

理解:软件测试原则。

(五)软件测试过程与分类:

1.软件测试过程(重点):

识记: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

理解:实际的软件测试过程。

2.软件测试分类(次重点):

识记:按照测试执行阶段划分的种类。

      按测试技术划分的种类。

      按测试执行状态划分的种类。

      按用户需求划分的种类。

理解:其它划分的种类。

(六)软件测试过程模型(一般):

识记:V模型及其特点。

W模型及其特点。

H模型及其特点。

X模型及其特点。

前置测试模型及其特点。

理解:不同测试模型的特点。

(七)软件测试信息流(次重点):

识记:软件测试在实施前的输入信息。

理解:软件测试的信息流。

(八)软件测试用例:

1.什么是测试用例(重点):

识记:测试用例的定义。

      测试套件的定义。

理解:测试用例的示例。

2.测试用例编写规范(重点):

理解:测试套件或测试用例应包括的内容。

3.编写测试用例的注意事项(重点):

识记:为什么需要测试用例。

什么时候编写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编写人员。

理解:测试用例的设计原则。

测试用例的编写依据。

4.设计测试用例的误区(次重点):

理解:设计和编写测试用例时经常存在的误区。

 

第二章   白盒测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从静态白盒测试和动态白盒测试两个角度介绍白盒测试基本技术。重点是动态白盒测试方法,也是白盒测试中发现软件缺陷的主要手段。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和掌握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两种动态白盒测试技术,分别是逻辑覆盖测试方法和基本路径测试方法。能够运用动态白盒测试技术来分析并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对于白盒测试的基本认识(次重点):

识记:白盒测试的详细说明。

      静态白盒测试的方法。

      动态白盒测试的方法。

理解:白盒测试的缺点。

      白盒测试的基本测试原则。

  • 静态测试:

识记:静态测试的定义。

      白盒测试的种类。

静态测试的种类。

1.代码检查法(次重点):

识记:常见代码检查法的对比。

      桌面检查的特点。

      代码走查的特点。

      代码审查的特点。

理解:代码检查法的种类和特点。

      检查代码的内容。

      桌面检查的主要内容。

      代码审查的作用和注意事项。

2.静态结构分析法(一般):

理解:静态结构分析图表及其内容与作用。

      静态结构分析法的特点。

(三)程序插桩(次重点):

识记:程序插桩的概念。

理解:程序插桩的作用。

      程序插桩需注意的要点。

(四)逻辑覆盖测试:

1.语句覆盖(重点):

识记:语句覆盖的定义。

理解:语句覆盖的思想。

      语句覆盖的特点。

应用:设计语句覆盖的测试用例。

2.判定覆盖(重点):

识记:判定覆盖的定义。

理解:判定覆盖的思想。

      判定覆盖的特点。

应用:设计判定覆盖的测试用例。

3.条件覆盖(重点):

识记:条件覆盖的定义。

理解:条件覆盖的思想。

      条件覆盖的特点。

应用:设计条件覆盖的测试用例。

4.判定-条件覆盖(重点):

识记:判定-条件覆盖的定义。

理解:判定-条件覆盖的思想。

      判定-条件覆盖的特点。

应用:设计判定-条件覆盖的测试用例。

5.条件组合覆盖(重点):

识记:条件组合覆盖的定义。

理解:条件组合覆盖的思想。

      条件组合覆盖的特点。

应用:设计条件组合覆盖的测试用例。

6.路径覆盖(次重点):

识记:路径覆盖的定义。

理解:路径覆盖的思想。

      路径覆盖的特点。

应用:设计路径覆盖的测试用例。

7.Z路径覆盖(一般):

识记:Z路径覆盖的定义。

理解:Z路径覆盖的特点。

8.计算路径覆盖最少的测试用例数(重点):

应用:通过程序盒图来计算路径覆盖最少的测试用例数。

(五)循环结构测试(次重点):

识记:循环结构的一般形式。

理解:简单循环结构中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嵌套循环结构中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应用:设计简单循环的测试用例。

(六)基本路径测试:

识记:基本路径测试的定义。

理解:基本路径测试的基本步骤。

1.程序控制流图与环路复杂度(重点):

识记:程序控制流图的特点。

      环路复杂度的定义。

理解:程序控制流图的基本形式。

转换程序控制流图时需注意的要点。

复合条件下的控制流图。

环路复杂度的计算方法。

应用:转换并绘制程序控制流图。

      计算程序控制流图的环路复杂度。

2.独立路径集合(重点):

识记:独立路径的含义。

理解:程序独立路径集合中的独立路径条数等于程序的环路复杂度计算结果。

应用:给出独立路径集合。

3.基本路径测试用例(重点):

应用:设计基本路径测试的测试用例。

(七)其它白盒测试方法(一般):

识记:域测试的含义。

      程序错误的种类。

      程序变异的含义。

      程序变异的种类。

理解:符号测试的思想。

      域测试的特点。

      符号测试的特点。

      程序变异的特点。

(八)白盒测试应用策略(次重点):

理解:在实际测试过程中白盒测试方法的综合应用策略。

 

第三章   黑盒测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最基本的黑盒测试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判定表驱动法、因果图法、场景法、正交实验法和错误推测法。重点是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法。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和掌握各种黑盒测试方法的思想。能够在实际测试工作中进行合理地选择和应用黑盒测试方法来分析与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并对黑盒测试方法和白盒测试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对于黑盒测试的基本认识(次重点):

识记:黑盒测试的种类。

      黑盒测试主要检测的错误。

理解:黑盒测试的思想。

黑盒测试的优点。

(二)等价类划分法:

1.等价类划分思想(重点):

识记:等价类的种类。

有效等价类的含义。

无效等价类的含义。

理解:等价类划分的基本思想。

      等价类划分的基础。

2.等价类划分的规则(重点):

理解:常用的等价类划分规则。

3.测试用例的设计步骤与实例(重点):

理解:测试用例的设计步骤。

      等价类划分法的优点。

      等价类划分法的缺点。

应用:设计等价类划分法的测试用例。

(三)边界值分析法:

1.边界值选取原则(重点):

识记:程序中常见的边界情况。

理解:根据边界值分析法选择测试用例的原则。

2.两类边界值选取方法(重点):

识记:测试用例的数据选取的方法。

理解:一般边界值分析。

健壮性边界值分析。

3.边界值分析法示例(重点):

应用:设计一般边界值分析法的测试用例。

4.边界值分析法的特点(次重点):

理解:边界值分析法的特点。

      边界值分析法的局限性。

(四)判定表驱动法:

1.判定表的构造与化简(次重点):

识记:判定表的构成。

理解:判定表的构造过程。

2.判定表驱动法应用实例(重点):

应用:设计判定表驱动法的测试用例。

3.适用范围及优缺点(一般):

理解:适合采用判定表驱动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条件。

      判定表驱动法的优点。

      判定表驱动法的缺点。

(五)因果图法:

识记:程序的“因”和“果”。(次重点)

理解:因果图法的优点。(次重点)

因果图法的缺点。(次重点)

1.因果图法的原理(次重点):

识记:因果图的输入条件之间的约束关系及其表达形式。

理解:因果图的基本逻辑关系及其表达形式。

      利用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2.因果图法应用实例(重点):

应用:设计因果图法的测试用例。

(六)正交实验法(一般):

识记:全面实验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

简单对比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

常用正交表的形式。

理解:正交实验法的原理。

      正交实验法的特点。

正交表的性质。

      通过正交实验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七)场景法:

1.场景法的基本概念(一般):

识记:场景法的定义。

场景与用例的关系。

理解:场景法的适用范围。

2.基本流和备选流(重点):

识记:基本流的含义。

备选流的含义。

理解:用例场景。

      基本流和备选流的区别。

3.场景法的设计步骤与实例(次重点):

识记:需重点设计使用被测软件过程中的重要操作。

理解:基于场景法测试的难点。

      需要选取典型场景进行测试的基本原则。

      根据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应用:设计场景法的测试用例。

(八)错误推测法(一般):

识记:错误推测法的概念。

理解:根据经验可以总结出对用户页面进行验证的测试项。

      错误推测法的优点。

      错误推测法的缺点。

(九)黑盒测试应用策略(重点):

理解:进行软件功能测试时选择黑盒测试方法的综合策略。

(十)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的优缺点与对比(重点):

理解:黑盒测试的优点。

黑盒测试的缺点。

      白盒测试的优点。

      白盒测试的缺点。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对比。

 

第四章   软件测试的执行阶段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软件测试的不同执行阶段,分别是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重点是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和掌握各个测试阶段的主要任务、测试依据、测试技术、测试数据、测试人员,以及各测试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把各测试阶段和软件开发阶段建立起相对应的层次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单元测试:

识记:单元测试的定义。(次重点)

理解:单元测试的作用。(次重点)

1.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的关系(重点):

理解: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之间的不同。

2.对于单元测试的基本认识(次重点):

识记:软件单元的界定与划分。

      什么时候开始单元测试。

      由谁来负责单元测试。

      如何准备单元测试数据。

      如何进行单元测试。

理解:进行软件单元选择的依据。

      单元测试的依据。

      单元测试的通过标准。

3.单元测试的认识误区(次重点):

识记:单元测试存在着的一些认识误区。

4.单元测试的意义(重点):

理解:单元测试的意义。

5.单元测试的原则(重点):

理解:良好的单元测试需要遵守的AIR原则。

编写单元测试代码应遵守的BCDE原则。

      在工程实践中可供单元测试参考的原则。

6.单元测试的主要任务(重点):

识记:单元测试的主要任务包括的内容。

7.驱动模块与桩模块(次重点):

识记:驱动模块的概念。

桩模块的概念。

理解:驱动模块和桩模块的作用。

(二)集成测试:

识记:集成测试的定义。(次重点)

1.对于集成测试的基本认识(次重点):

识记:集成测试的对象。

      什么时候开始集成测试。

      由谁来负责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所采用的主要技术。

理解:集成测试的主要任务。

      集成测试的依据。

      如何准备集成测试数据。

      如何划分集成测试的测试层次。

      集成测试的通过标准。

2.集成测试的原则(重点):

理解:良好的集成测试应当遵循的原则。

3.集成测试与系统测试的区别(重点):

理解: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的主要区别。

4.集成测试的策略与模式(重点):

识记:集成测试的模式。

      核心系统和关键性模块的特征。

理解:非渐增式集成测试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渐增式集成测试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自顶向下集成测试过程包括的步骤。

      自顶向下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自底向上集成测试过程包括的步骤。

      自底向上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混合集成测试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混合集成测试包括的基本步骤。

      核心系统先行集成测试方法主要包括的步骤。

      持续集成的特点、优点,以及需要遵守的主要原则。

      不同基本集成测试模式的比较。

(三)系统测试:

1.什么是系统测试(次重点):

识记:系统测试的定义。

理解:系统测试的目的。

2.系统测试的内容(次重点):

理解:根据项目具体要求系统测试的测试内容。

3.系统测试人员(一般):

识记:系统测试小组成员的构成。

4.系统测试所采用的技术与数据(次重点):

识记:系统测试采用的测试方法。

      系统测试中测试数据的种类。

5.系统测试前的准备工作(一般):

理解:系统测试前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四)验收测试:

1.对于验收测试的基本认识(一般):

识记:验收测试的含义。

      验收测试人员。

      验收测试的数据。

      验收测试的主要技术。

理解:验收测试的依据。

2.验收测试的主要内容(重点):

识记:验收测试划分的种类。

      常见的软件配置项目包括的内容。

理解:进行软件程序类配置检查时需要检查的内容。

      对于移交给用户的文档类资料需要检查的内容。

      可执行程序的有效性测试的测试内容。

3.验收测试的注意事项(次重点):

理解:验收测试的主要注意事项。

4.α测试与β测试(次重点):

识记:α测试的定义。

β测试的定义。

理解:α测试的主要目的。

5.四种主要测试执行阶段的简要对比(重点):

识记:软件测试的测试执行阶段的对比。

(五)回归测试(一般):

识记:回归测试的定义。

      回归测试用例库的维护包括的内容。

理解:回归测试的目标和经验。

      回归测试用例的选择策略。

 

第五章   功能测试与非功能测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针对用户需求进行测试的两个主要方面,即功能测试和非功能测试,重点是非功能测试。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和掌握软件测试最根本的目的是检验软件是否满足用户需求规定的各项要求。能够从不同的需求角度进行软件测试从而保证用户能够正常、高效、安全、可靠地使用软件系统。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对功能测试和非功能测试的基本认识:

1.什么是功能测试(重点):

识记:功能测试的定义。

理解:功能测试和黑盒测试的区别。

2.功能测试的主要内容(重点):

理解:功能测试的主要测试内容。

3.什么是非功能测试(重点):

理解:功能需求与非功能需求明显的区别。

4.非功能测试的主要内容(重点):

识记:非功能测试的内容。

(二)UI测试和易用性测试:

1.UI测试(次重点):

识记:UI测试的种类。

      用户界面测试内容的类别。

理解:良好的软件用户界面应具备的要素。

2.易用性测试(次重点):

识记:易用性测试的定义。

(三)性能测试:

1.性能测试的分类(重点):

识记:性能测试的种类。

常规性能测试的定义。

      负载测试的定义。

压力测试(强度测试)的种类。

容量测试的定义。

      稳定性测试(可靠性测试)的定义。

      可恢复性测试的定义。

      基准测试的定义。

理解:稳定性压力测试。

      破坏性压力测试。

2.不同性能测试类型的区别与联系(重点):

识记:常规性能测试的目的。

      基准测试的目的。

      负载测试的目的。

      压力测试的目的。

      容量测试的目的。

理解:压力测试与普通负载测试的区别。

      容量测试与压力测试的区别。

3.性能测试的指标与术语(次重点):

识记:性能测试的性能指标和术语的分类。

4.性能测试的需求与目的(次重点):

理解:获取性能测试需求的角度。

      性能测试的目的包括的内容。

5.性能测试的过程(次重点):

理解:性能测试包括的阶段。

6.负载测试(一般):

识记:负载测试的特点。

      负载的加载方式。

理解:负载测试的步骤。

7.压力测试(一般):

识记:压力测试的含义。

      破坏性压力测试的含义。

      稳定性压力测试的含义。

8.容量测试(一般):

识记:常见的容量测试的测试点。

(四)兼容性测试(次重点):

识记:兼容性测试的定义。

      兼容性测试的种类。

理解:软件兼容性测试的测试内容。

      数据兼容性测试的测试内容。

(五)其它测试(一般):

识记:安全性测试中设计测试用例的层次。

      容错性测试的定义。

      容错性测试包含的测试内容。

理解:安装与卸载测试需注意的内容。

安全性测试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六)Web测试(一般):

识记:Web系统的功能测试包括的内容。

      Web系统的性能测试包括的内容。

理解:Web系统的兼容性测试的角度。

      Web系统的安全性测试包括的内容。

 

第六章   软件缺陷报告与测试评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如何报告软件缺陷,以及如何进行测试评估和完成测试总结报告,重点是报告软件缺陷和评估软件测试。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和掌握准确的缺陷报告是开发人员正确、快速修复缺陷的基础,测试评估需要给出定量化的评估结果。能够以规范化的形式报告测试过程中发现的软件缺陷,编写测试总结报告对整个测试工作做出评价和分析,进而对软件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软件缺陷的主要属性(次重点):

识记:软件缺陷包括的主要属性。

      软件缺陷严重程度的等级。

      软件缺陷的优先级。

      软件缺陷的状态。

(二)软件缺陷报告:

1.软件缺陷报告中的信息(重点):

理解:软件缺陷描述可以给开发和测试人员带来的益处。

完整的缺陷报告包括的信息。

2.软件缺陷报告模板(重点):

识记:通用的软件缺陷报告模板。

理解:填写软件缺陷报告模板信息时需要遵守的5C原则。

3.软件缺陷报告的注意事项(次重点):

理解:测试人员在编写缺陷报告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4.分离和再现软件缺陷(一般):

理解:常用的分离和再现软件缺陷的方法与技巧。

(三)软件缺陷的生命周期与处理流程(一般):

识记:软件缺陷的生命周期的含义。

      典型软件缺陷生命周期的处理流程。

典型的软件缺陷生命周期经历的状态改变。

理解:缺陷处理流程需要考虑的实际情况。

      使用软件缺陷管理工具的优势。

(四)软件测试的评估:

1.测试评估的目的和方法(重点):

识记:软件测试评估主要包括的方法。

理解:软件测试评估的目的。

2.覆盖率评估(重点):

识记:覆盖率的定义。

      测试覆盖的种类。

      需求覆盖率的定义和意义。

      代码覆盖率的定义和意义。

理解:计算需求的测试覆盖率的公式。

      代码覆盖率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误区。

      代码覆盖率的实际意义。

3.质量评估(重点):

识记:常用的缺陷分析方法。

      缺陷趋势分析的定义。

      趋势曲线斜率的大小反映缺陷的处理效率。

      Bug收敛点、零Bug反弹点。

      缺陷分布分析的定义。

      常用的缺陷属性。

      软件缺陷的阶段。

      缺陷潜伏期。

理解:缺陷发现率与测试成本之间的关系。

      理想情况下缺陷趋势图表现出的特点。

      实际测试中通过缺陷趋势曲线可以获得的信息。

      软件缺陷密度的公式。

      缺陷注入-发现矩阵。

      测试评估的度量指标。

      评估软件质量的度量方式。

      缺陷损耗。

4.性能评估(次重点):

理解:主要的性能评估包括的内容。

(五)测试总结报告(次重点):

识记:测试总结报告的编写标准。

IEEE标准中测试总结报告的种类。

理解:阶段测试报告和主测试报告都包含的信息。

      阶段测试报告的细节内容。

      主测试报告的细节内容。

 

第七章   软件测试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软件质量的标准和管理体系,如何进行软件评审、制定测试计划、管理测试文档,以及测试的配置管理和人员组织管理,重点是测试计划和测试文档管理。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和掌握软件测试管理是整个软件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软件研发过程管理紧密相关。能够通过独立的测试组织,运用专门的测试理论、技术、方法和工具,对测试工作进行分析、计划、组织和实施,并从测试周期、测试成本和测试质量等工程要素方面加以有效控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软件质量管理:

1.软件质量特性(一般):

识记:软件质量的定义。

      McCall质量模型。

      ISO/IEC 9126软件质量模型评价软件产品质量的角度。

理解:软件质量的特征。

      ISO 9126软件质量模型的内部和外部质量模型。

      软件使用质量包含的质量特征。

2.软件质量标准与管理体系(一般):

识记:软件质量标准的层次。

主要的软件质量管理体系。

理解:CMM的等级及其基本特征。

      ISO 9001与CMM的区别和联系。

      CMM和CMMI的主要区别。

(二)软件评审(次重点):

识记:软件评审的目的。

      根据软件开发和测试阶段划分软件评审。

      根据评审的对象划分软件评审。

      软件缺陷具有“弥漫和放大”效应。

      软件评审的方法。

      软件评审的评审技术。

理解:软件评审的作用。

      软件评审对缺陷分布的影响。

      尽早发现软件缺陷的作用。

(三)测试计划:

1.对于测试计划的基本认识(次重点):

识记:测试计划的目的。

理解:制定测试计划的主要作用。

编写测试计划的注意事项。

2.测试计划的主要内容(重点):

识记:完整测试计划的主要内容。

理解:制定测试计划的详细说明。

测试策略的作用。

      测试策略制定的主要步骤。

      制定测试进度计划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四)测试文档管理(重点):

识记:测试文档管理的内容。

测试文档的类型。

IEEE 829-2008中规定的测试文档。

理解:IEEE 829-2008中规定的前置测试文档。

IEEE 829-2008中规定的后置测试文档。

测试完整性等级计划。

(五)软件配置管理:

1.软件配置管理的作用(次重点):

识记:缺乏软件配置管理而产生的问题。

理解:软件配置管理的作用。

2.软件配置管理的重点工作(重点):

识记:配置项识别的定义。

      基线的定义。

      常见基线的种类。

      变更控制的典型流程。

      版本管理的含义。

理解:软件配置管理包括的重要活动。

      配置审计包括的内容。

3.软件配置管理的流程(次重点):

识记:软件配置管理的流程图。

理解:制定配置管理计划的主要工作流程。

      执行阶段的配置管理活动。

      配置管理活动的执行流程。

4.软件配置管理的误区(一般):

理解:软件配置管理的各个误区。

(六)测试结束的原则(一般):

理解:测试结束的参考原则。

第八章   软件测试自动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通过软件工具、程序来代替或辅助手工测试过程的自动化测试,重点是自动化测试的优势。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和掌握自动化测试的合理实施可以减少手工测试的工作量,提高测试的效率与质量。能够有效地应对大量重复性的测试工作,自动生成各种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报告,完成很多手工测试难以完成或无法完成的测试任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自动化测试的作用与优势:

1.自动化测试的作用(重点):

识记:手工测试的不足。

理解:测试工具对软件测试的影响。

2.自动化测试的优势(重点):

识记:自动化测试的主要优势所在。

理解:回归测试中自动化与手工测试工作量的对比。

      自动化测试的其他优势。

(二)自动化测试的原理(次重点):

识记:测试用例的录制与回放。

      自动化测试框架的广义定义。

      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狭义定义。

      自动化测试脚本的类型。

      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类型。

理解:自动化测试的一般过程。

      典型的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组成及其功能。

(三)自动化工具的分类与选择(一般):

识记:软件测试工具的分类。

      开源测试工具的分类。

理解:选择软件测试工具应该注意的因素。

(四)自动化测试的引入(次重点):

识记:自动化测试的引入风险分析。

理解:引入自动化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适合引入自动化测试的软件项目具有的特征。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能力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的有关名词、概念及规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理解: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及规律的内涵,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应用(包含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能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软件测试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体系对实际的工程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设计,是既要求理论掌握、又要求具备分析论证能力的高层次要求,也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指定教材为考生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指定教材:《软件测试技术》 杨怀洲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年4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自学时必须要认真阅读教材,开始阅读每一章之前,应先认真学习大纲中有关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以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使用教材时,应注意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应在泛读即通读的基础和掌握较全面的知识背景条件下,对考核知识点进行重点地逐段细读,逐句推敲,以求做到对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对历史脉络彻底弄清,对基本理论牢固掌握。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孤立地抓考核知识点,以免生吞活剥,不能真正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术语、基本理论原理、重点知识体系加以整理,归纳出要点,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全部课程内容,同时锻炼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4、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也应重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要通过软件测试知识体系的综合运用分析并设计实际测试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案,锻炼自己分析论证及书面表达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理解与应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次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次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

4、助学学时建议。本课程共4学分,助学建议不少于72学时,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考生也可参考该表安排自学时间。

章次

课程内容

助学学时

1

软件测试概述

6

2

白盒测试

16

3

黑盒测试

16

4

软件测试的执行阶段

10

5

功能测试与非功能测试

8

6

软件缺陷报告与测试评估

6

7

软件测试管理

6

8

软件测试自动化

4

总计

72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的内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和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4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每份试卷中所占比例依次为2:3:3:2左右。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题型一般分为:填空题、概念解释题、列举题、简答题和设计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填空题

代码检查法主要包括桌面检查、_________和代码审查。

(二)概念解释题

单元测试:

(三)列举题

列举测试用例的设计原则。

(四)简答题

简述软件缺陷的表现形式。

(五)设计题

根据题中给出的程序流程图,完成以下要求:

(1)画出程序的控制流图。

(2)计算环路复杂度。

(3)确定独立路径集合。

(4)设计测试用例。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