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00756影视美学自学考试大纲

[00756]

 影视美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2015年7月

自学用书:《影视美学》,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影视美学》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影视艺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本课程介绍影视艺术审美欣赏与评论的基础知识,包括影视美学理论的代表流派及其发展流变、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和审美心理,以及影视艺术欣赏与评论的基本规律。

《影视美学》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部分五章:1.经典电影美学理论,主要介绍20世纪60年代之前影视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2.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主要介绍20世纪60年代之后影视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3.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主要介绍社会文化语境中的影视艺术、影视文化和影视艺术的民族性;4.影视艺术的美学特性,主要介绍影视艺术的审美范畴;5.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主要介绍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范畴。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自学应考者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掌握影视美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基本内容。认识并了解影视美学的历史轨迹与主要流派,把握其发展与变化的脉络;了解并知晓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熟悉影视文化;理解并掌握影视艺术的美学特性,培养基本的影视艺术美学修养;认识并把握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健全系统的影视艺术审美思维。从而提升健康的影视艺术审美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为专业学习和从事影视艺术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自学应考者应广泛涉猎各种影视艺术门类及其经典作品,获取丰富的影视艺术实证资料;并熟习美学原理、影视艺术鉴赏、中外电影史等课程理论。在熟悉和掌握教材中列举的中外优秀影视艺术作品、影视艺术史料和影视艺术原理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影视美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相关技能,全面系统了解影视美学各个历史流派的核心思想及其发展流变,掌握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与审美特性;并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课程的基本原理提高对影视艺术的感悟能力,分析影视艺术实践中的问题,准确赏析影视艺术作品,提高影视艺术的批评与鉴赏能力。

二、考核内容及目标

第一章 经典美学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全面认识20世纪60年代之前电影美学理论的代表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美学思想,以及其特点,深刻理解早期电影艺术的发展状况与电影美学理论的发展流变之间的关系。本章内容是影视美学早期主要经典流派介绍,是总体理解影视艺术美学理论的基础,也是学习本课程其它内容的前提,是本课程的重点、难点部分之一。

二、考核知识点

(一)早期电影美学理论

(二)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

(三)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与类型电影理论

(四)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

(五)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

三、考核要求

(一)早期电影美学理论

1.识记:(1)电影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雨果·闵斯特堡、鲁道夫·阿恩海姆)及其主要观点;(2)电影文化学的代表学者(贝拉·巴拉兹)及其主要观点;(3)先锋派电影运动的来源及其特点。

2.领会:(1)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对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影响;(2)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美学主张。

3.应用:结合实例,了解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并以此观察与解读各种影视艺术现象与作品。

(二)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

1.识记:(1)蒙太奇的完整内容与概念内涵;(2)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3)“电影眼睛派”与“库里肖夫效应”的含义;(4)爱森斯坦对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贡献;(4)普多夫金对电影蒙太奇的分类。

2.领会:(1)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核心思想与理论贡献;(2)普多夫金与爱森斯坦在蒙太奇理论上的异同。

3.应用:结合实例,了解蒙太奇电影美学的总体特征及其对电影艺术发展的贡献和价值,并运用蒙太奇理论与技巧分析各种影视艺术作品。

(三)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与类型电影理论

1.识记:(1)“戏剧化电影”的含义;(2)“类型片”的含义;(3)好莱坞类型片的分类;(4)新旧好莱坞电影的联系与区别。

2.领会:(1)“戏剧化电影”的美学特征;(2)新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点;(3)好莱坞类型电影产生的观众审美心理动因。

3.应用:结合实例,运用好莱坞类型电影理论,解读并阐释影视艺术作品的类型分类。

(四)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

1.识记:(1)纪实性电影美学的先驱维尔托夫、弗拉哈迪和以格里尔逊为首的“英国纪录电影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与经典作品;(2)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美学革命及其口号、探索性优秀电影作品,以及与写实主义传统的联系与区别;(3)安德烈·巴赞的纪实电影美学理论核心及其特性;(4)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的纪实电影美学主张及其理论贡献与局限。

2.领会:(1)“把摄影机扛到街上去”的口号;(2)柴伐梯尼在电影美学理论上的贡献与局限;(3)安德烈·巴赞的电影影像本体论与电影语言进化观;(4)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的“物质现实复原论”的核心思想与基本特点;(5)安德烈·巴赞与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的纪实电影美学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3.应用:结合实例,运用纪实电影美学理论主张分析纪实性影视作品。

(五)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

1.识记:(1)“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的概念及其经典作品,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欧洲“现代派”电影的美学特征、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段上所进行的探索及其重要作品;

2.领会:(1)“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产生的社会根源与思想根源;(2)“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的美学倾向;(3)西方现代主义哲学和美学思潮对“现代派”电影的影响。

3.应用:结合实例,解读“新浪潮”、“左岸派”与“现代派”电影作品,并与其它影视作品作比较分析和阐释。                  

第二章  现代电影美学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全面认识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影美学理论的代表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美学思想,以及其特点和发展流变,深入理解传统电影美学理论与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本章内容是影视美学现代主要经典流派介绍,是理解影视艺术美学理论的主要基础,也是学习本课程其它内容的深化,是本课程的重点、难点部分之一。

二、考核知识点

(一)电影符号学

(二)电影叙事学

(三)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四)意识形态批评与其他理论

(五)后现代主义与影视艺术

三、考核要求

(一)电影符号学

1.识记:(1)电影符号学产生的理论基础—结构主义的先驱人物及其结构主义语言学;(2)电影第一符号学的产生及其代表作,以及其研究方法;(3)克里斯蒂安·麦茨提出的电影语言与普通语言的基本区别;(4)克里斯蒂安·麦茨的八大组合段概念

2.领会:(1)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核心概念与基本观点;(2)电影第一符号学的美学特征与理论局限(3)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模式的电影第一符号学主要涉及的三大研究领域。

3.应用:结合实例,分析与比较电影符号美学与传统电影美学理论的区别,并运用电影符号美学理论解读影视作品。

(二)电影叙事学

1.识记:(1)电影叙事学产生的理论基础—结构主义叙事学及其奠基人;(2)电影叙事学的产生与发展;(2)电影叙事学中“陈述”与“话语”两个概念的内涵及其代表作。

2.领会:(1)电影叙事学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文学叙事等传统学时模式的联系与区别;(2)电影叙事学中叙事角度与叙事手段的问题。

3.应用:结合实例,分析结构主义叙事学对电影叙事学的影响,以及电影叙事学的理论价值与局限性,并运用电影叙事美学理论解读影视作品。

(三)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1.识记:(1)精神分析学与电影的联系;(2)电影第二符号学的代表学者及其基本观点。

2.领会:(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及其“性本能”理论;(2)雅克·拉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理论及其“镜像阶段论”、“主体结构论”;(3)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主要特征。

3.应用:结合实例,运用雅克·拉康“镜像阶段论”等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解读影视作品。

(四)意识形态批评与其他理论

1.识记:(1)电影意识形态批评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路易·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代表作;(2)“系统缝合”理论的核心内容;(3)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产生的基础—女性运动与女性主义文论;(4)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对影视艺术批评的影响与贡献。

2.领会:(1)电影意识形态批评理论的基本特征;(2)意识形态理论对电影研究的重大影响;(2)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的代表性论著及其主要观点;(3)马尔库塞与阿多诺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特点。

 (五)后现代主义与影视艺术

1.识记:(1)后现代主义的内涵;(2)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区别;(3)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概念范畴。

2.理解: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电影美学理论的影响;(2)后殖民主义的中心范畴及其涵义;(3)后殖民主义批评的价值与意义

3、运用:结合实例,运用后现代主义批评理论解读现实环境下的影视作品,运用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阐释中国“文化走出去”工程以及影视作品的国际化传播。

第三章  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全面认识影视艺术作为当代社会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艺术的文化特性及其功能,熟悉影视文化;掌握大众文化与影视艺术之间的关系,并能从文化哲学的层面深刻理解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本章内容是影视艺术文化特性的阐释,也是影视美学理论认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考核知识点

(一)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二)社会语境中的影视文化

(三)影视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传播

三、考核要求

(一)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1.识记:(1)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以及拉斯韦尔的5W模式;(2)影视的大众传播媒介性质以及影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功能;(3)大众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4)大众文化与影视艺术的关系;(5)当代影视艺术的巨大影响。

2.领会:(1)影视艺术的多重属性:大众传播媒介、大众文化艺术、特殊形态商品;(2)影视艺术中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矛盾与冲突。

3.应用:结合实例,运用影视文化理论、影视传播理论从观赏和鉴赏两个层面解读影视作品。

(二)社会语境中的影视文化

1.识记:(1)“深层集体心理”的含义;(2)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三个重要时期及其特点;(3)大众文化时代电影风格的多样性及其基本类型。

2.领会:(1)“深层集体心理”的基本特征;(2)中国新时期电影的文化反思;(3)大众文化时代中国电影创作实践与理论探索的特征与困惑及其实质;(4)影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与时代的关系。

3.应用:结合实例,运用影视文化的社会性理论和具体作品,从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时代变迁和中国电影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与探讨影视艺术与“深层集体心理”之间的关系;分析掌握影视艺术多样性时代风格的形成根源。

(三)影视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传播

1.识记:(1)影视艺术民族性的含义及其产生根源和国别特点;(2)中国影视艺术的民族特性;(3)电视在国际传播中的三大特点;(4)影视艺术国际传播的作用和负面影响。

2.领会:(1)影视艺术民族性问题的实质;(2)影视艺术在国际传播中面临的争议与问题。

3.应用:结合实例,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和影视艺术传播理论,分析中国影视艺术民族特性的历史文化根基与传统美学根源,分析掌握中国影视艺术的基本文化范式;从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分析理解影视艺术在国际传播中的价值。

第四章  影视艺术的美学特性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全面认识影视艺术综合性与技术性、逼真性与假定性、造型性与运动性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及其辩证关系,深入认识与全面把握影视艺术的美学特性、尤其是电视艺术的美学特性,深入理解“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环境下,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及其特点,由此带来的电视艺术的创新发展。本章内容是影视艺术美学特性的阐释,也是影视美学理论认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考核知识点

(一)综合性与技术性

(二)逼真性与假定性

(三)造型性与运动性

(四)电视艺术美学特性初探

(五)数字技术时代的影视美学

三、考核要求

(一)综合性与技术性

1.识记:(1)影视艺术综合性的三个方面;(2)影视艺术技术性的具体体现。

2.领会:(1)影视艺术综合性的性质及其特征;(2)影视艺术技术性美学特征的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3)影视艺术综合性与技术性的辩证关系。

3.应用:结合实例,运用影视艺术综合性与技术性的辩证关系理论,理解影视艺术与其他综合性艺术的不同之处,并准确分析解读影视作品。

(二)逼真性与假定性

1.识记:(1)影视艺术逼真性与假定性特征的产生根源;(2)影视艺术逼真性的具体体现;(3)影视艺术假定性的具体体现;(4)影视艺术逼真性与假定性的辩证关系。

2.领会:(1)直观的真实与本质的真实;(2)影视艺术假定性的存在理由及其主要表现;(3)艺术再现的影像与自然现实本身之间的界限。

3.应用:结合实例,运用影视艺术逼真性与假定性的辩证关系理论,解读影视作品。

(三)造型性与运动性

1.识记:(1)影视艺术造型性的具体体现;(2)影视艺术运动性包含的四个方面内容;(3)影视蒙太奇节奏的分类及其含义;(4)影视艺术造型性与运动性的辩证关系。

2.领会:(1)影视造型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和思维方法;(2)影视导演“造型-空间”意识的三个层次及其意义;(3)影视艺术运动性特征的重要意义;(4)影视节奏的本质与意义。

3.应用:结合实例,运用影视艺术造型性与运动性的辩证关系理论,解读影视作品。

(四)电视艺术美学特性初探

1.识记:(1)电视艺术的双重属性及其多种功能;(2)电视艺术的四个基本美学特性。

2.领会:(1)电视艺术兼容性的具体体现与意义;(2)电视艺术参与性的具体体现与意义;(3)电视艺术即时性的体现与意义;(4)电视艺术日常性接受方式。

3.应用:结合实例,运用电视艺术美学特性,分析比较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在美学特性上的异同,解读影视作品。

(五)数字技术时代的影视美学

1.识记:(1)电视与电影的根本区别;(2)数字技术时代电视艺术的新特点;(3)百年电影史的三次变革;(4)数字技术给电影艺术带来的三个巨大变化;(5)数字技术时代多媒体视像文化的特点;(5)数字技术时代电影虚拟美学的核心与关键。

2.领会:(1)数字技术对影视艺术的影响;(2)数字技术时代影视艺术面临的问题与出路;(3)“后电影”现象的意义。

3.应用:结合实例,运用数字技术时代影视美学特性,解读分析3D等新技术影视作品。

第五章  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系统了解影视艺术在视觉心理、深层心理、接受心理这三个层面的特点,深入理解审美心理及其在现代影视艺术研究中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并能够应用审美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分析与解决现代影视美学中遇到的问题。本章内容是影视艺术审美心理的阐释,也是影视美学理论认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对镜像理论的解读是本课程的难点之一。

二、考核知识点

(一)镜像世界与视觉心理

(二)梦幻世界与深层心理

(三)期待视界与接受心理

三、考核要求

(一)镜像世界与视觉心理

1.识记:(1)影视艺术的深度感与运动感,表现在“格式塔”心理学”(完型心理学)的涵义;(2)雨果·闵斯特堡对电影影像运动感与纵深感的解释;(3)其他心理学家和电影学者对电影深度和运动感的研究;(4)视知觉完形的两个基本原则与组织方式;(5)影视观众视觉快感的心理基础;(6)影视艺术中视觉快感的意义。

2.领会:(1)纵深感与运动感的形成原因;(2)纵深感与运动感对影视艺术的意义;(3)鲁道夫·阿恩海姆“力的结构”说的核心思想与意义;(4)精神分析学对视觉快感的解释;(5)影视艺术中视觉快感的意义。

3.应用:结合实例,运用镜像世界与视觉心理理论,分析解读影视艺术作品;运用鲁道夫·阿恩海姆的理论分析说明影视观众对画面构图的视觉反应及其重要意义。

(二)梦幻世界与深层心理

1.识记:(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关于梦的四种运作方式及其功能;(2)克里斯蒂安·麦茨对电影观众深层心理结构的分析;(3)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的核心概念及其内涵;(4)精神分析学引入电影研究的利与弊。

2.领会:(1)梦的运作与影视艺术创作的相似性;(2)克里斯蒂安·麦茨的“视觉欲望”理论;(3)观众深层心理的研究对影视艺术的意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4)传统电影理论研究与现代电影理论研究的主要区别;(5)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视觉心理、深层心理、接受心理)的主要特性及其意义。

3.应用:结合实例,运用梦幻世界与深层心理理论,从深层心理的角度分析说明娱乐片等类型电影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原因。

(三)期待视界与接受心理

1.识记:(1)审美心理“先在结构”的涵义;(2)伊夫特·皮洛的“复合形象”说;(3)罗伯特·姚斯的“期待视界”理论的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意义和功能及其局限;(4)让·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核心思想与基本观点;(5)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的具体体现及各自的特点;(6)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核心范畴与内涵。

2.领会:(1)影视艺术审美经验中的“期待视界”所具备的基本因素;(2)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的关系;(3)从两种期待倾向影视审美心理双重性的特征;(4)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影视艺术的启发.

3.应用:结合实例,运用期待视界与接受心理理论,认识掌握影视审美经验中的“期待视界”对影视观赏的重要作用与意义;认识掌握“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在影视观赏心理研究中的意义与价值;

三、题型举例

本课程考试试卷包括五种题型: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与论述题。举例如下: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巴赞是纪实美学的代表,同时又被称为_________之父。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电影第一符号学主要运用了_________的研究方法。(     )

A.结构主义语言学   B.结构主义叙事学  C.精神分析学   D.后结构主义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电影眼睛”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雅克·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 45分)

1.论述纪实美学大师安德烈·巴赞的电影理论的基本观点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