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3706
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人类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见解。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见解的是()。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C.人是能够对理性问题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
D.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答案】D
【解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吸取了人类思想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尤其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把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明确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参见教材P56。
2、古今中外成千上万的英模人物,面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曲折,以坚定的信心在逆境中奋起,最后赢得成功,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这启示我们,对于人生旅途中的逆境,应当采取的主确态度是()。
A.人胆正视,积极应对
B.居交思危,自制自励
C.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D.谦虚谨慎,成骄戒躁
【答案】A
【解析】对于逆境,不能怨天尤人、自基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内素为有利内素,待时机成熟,顺势利导,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上的转折点。
参见教材P67。
3、理想的形成和确定、追求和实现是‘个完整过程,不能把理想与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分开,离开了人们追求理想的行动,理想就不成其为理想了,这说明理想具有()。
A.思想性
B.时代性
C.实践性
D.多样性
【答案】C
【解析】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人们的理想信念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属于一‘种精神现象。但是,它又不只是一种纯粹的主观现象和静止的精神状态,而是一种包含着行动意志的复合现象,是从精神向行动的转变过程。人的理想,是一个从形成和确立到追求和实现的完整过程,不能把理想与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分开,离开了人们追求理想的实践,理想也就不成其为理想了。
参见教材P82。
4、人们希望找到份理想的工作,并在工作中达到理想的境界,取得理想的业绩。这样的向往和追求,属于()。
A.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B.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C.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D.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答案】B
【解析】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它包括两个方面i:‘是人们希望自已能选择‘种理想的职业,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二是希望自已在工作和职业活动中达到理想的境界,取得理想的成绩。参见教材P84。
5、没信念的理想是虚幻的,没有理想的信念是空泛的。据此,人们在确立理想信念时,该()。
A.超越生活体验和实际行动
B.把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C.学会对不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l选择
D.把个人理想信念社会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答案】D
【解析】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火去信念的理想是虚幻的,火去理想的信念是空泛的。理想与信念相结合,就是美好的想象与深刻的认同相结合,就是明确的目标与执着的态度相结合。
参见教材P94。
D.业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答案】c
【解析】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备斗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参见教材P92。
7、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定向机制,为人生指明奋斗方向。理想信念的这一作用直接关系着() 。
A.人生经历的长度和广度
B.人生实践的境遇和感受
C.人生所处的时代和环境
D.人生目标的选择和实现
【答案】D
【解析】理想决定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引着人生奋斗的目标,提供了人生前进的动力,内在地决定着人生的精神状态和实际行动,直接地关系着人生道路的选择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参见教材P44。
8、在中华民族五干多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启迪和指引历代优秀人物创造壮丽人生,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一个共|同思想|内素是()。
A.功利主义
B.民主主义
C. 爱国主义
D.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参见教材P100。
9、在当代,对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来说,爱国主义首先体现为() 。
A、与西方发展道路个i面接轨
B、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
C、勇于和善于参与个球经济竞争
D、全面肯定和接受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笞案】B
【解析】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l,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个公民必须坚持的基本政治立场和态度。
参见教材P108。
10、热爱故土山河、热爱骨肉同胞、热爱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热爱自已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
A.基本内容
B. 时代主题
C.阶级本质
D.未来目标
【答案】A
【解析】爱国主义所忠诚、所热爱的祖国,是国土、国民和国家组成的社会共同体,因此,爱国主义必然以爱故土山河、爱骨肉同胞、爱祖国的文化和爱白已的国家为基本内容。参见教材P101。
11、国家安个是人民幸福的基木要求,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和科技革命深入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宗旨是人民安全,恨本是政治安个,基础是()。
A.信息安全
B.经济安全
C. 文化安全
D.生态安全
【答案】B
【解析】我们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个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个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个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个为依托,走出﹒条中国特色国家安个道路。
参见教材P119。
12、人类社会需要道德,也产生和发展了道德,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
A.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B.“天”的意志或“神”的启示
C.人先天具有的良知和善良意志
D.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
【答案】B
【解析】道德起源于“大”的意志、“神”的启示。
参见教材P124。
13、人类社会的道德发聪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不断变化和完善而进步发展的,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最先进最崇高的道德是() 。
A.封建主义道德
B.原始社会道德
C.资产阶级道德
D.共产主义道德
【答案】D
【解析】人类社会的道德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不断进步和完善的。社公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影响和制约道德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道链将进﹒步发展为人类最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
参见教材P130。
14、公共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个重要方i面。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领域不断扩大,人们在公园、电影院、图|馆等公共场所,应当自觉遵守() 。
A. 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 个人道德
D.家庭美德
【答案】A
【解析】在我l国社公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补.会公德。例如1:文明礼貌――在图书馆、医院、影剧院等场所不吸烟,不呜 哗吵闹。
参见教材P153、154。
15、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平等待人,清止!廉洁,不谋取私利,不滥用职权,不损人利己,不假公济私。这是职业道德中() 。
A.小事公道的要求
B.团结互助的要求
C. 诚实守信的要求
D.助人为乐的要求
【答案】A
【解析】小事公道要求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兵公小事、平等待人、清正:!廉洁,不谋取私利、不滥用职权、不损人利已、不假公济私。
参见教材P159。
16、习近平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人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电家教、注重家风,使干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公和谐的重要基点。在这里他强调的是( ) 。
A.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性
B.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C.个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D.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性
【答案】D
【解析】止:如习近平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电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从这个意义l:讲,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培养公民遵守恋爱婚姻道德和家庭美德的自觉性,增强履行法定义务、承担家庭责任和补会责任的自觉性,是利民、利家、利国的益事和实事。
参见教材P162。
17、每个人都i该努力培养自已良好的道德品质,掌握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并将其坚决克服和整治掉。这是个人品德修养中()。
A.陶治情操的修养方法
B.省察克治的修养方法
C.学思明理的修养方法
D.慎独自律的修养方法
【答案】B
【解析】省察克治,就是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l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并坚决将其克服和整治掉。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就是省察克治的修养方法。
参见教材P174。
18、法治思维是以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为基础的思维模式,下列关于法治思维的老述中,正确的是()。
A.法治思维是‘种感性思维B.法治思维是一种经验思维c. 法治思维是一种法本位思维D.法治思维是一种任意性思维
19、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的规范进行不同的分类,其中规定人们可以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称为授权性法律规范。下列选项属于授权性规范的是( )。
A.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
B.年满18周岁的男性公民都有服兵役的义务
c.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或者破坏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财产D. 公民有权就自己的发现申请领取发现证书、奖金或者其他奖励【答案】D
【解析】授权性规范。它是规定人们可以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授权性规范主要为人们设定权利。例如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对自己的发现享仃发现权。发现人有权中请领取发现证书、奖金或其他奖励。”
参见教材P205。
20、法律关系属于社会关系,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关系是法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B.法律关系是以道德规范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C.法律关系是规范友谊、爱情等的社会关系
D.法律关系是以政治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
【答案】A
【解析】法律关系属于社会关系,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它不是一般的社会关系,它具有以下特征。
第,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第二,法律关系是法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第三,法律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第四,法律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
参见教材P206。
21、国家监督也称国家机关的监督,下列选项属于国家监督的是() 。
A.网络媒体的监督
B.监察机关的监督
C.社会组织的监督
D.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答案】B
【解析】国家监督,也称国家机关的监督,依国家机关的性质的不同,又分为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监察机关的监督和司法机关的监督。
参见教材P222。
2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体现的宪法的基本原则是( )。
A.人民主权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D.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答案】C
【解析】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如下: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参见教材P226、227。
23、下列表述体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是()。A.人民代表人会制度等同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困家的工作人员的管理权力C.人民代老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的高效协调运转D.人民代表人会维护了少数人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力【答案】c
【解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恨本政治制度,具们广泛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ifi。
首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允分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其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各民族团结互助的平等关系。
再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最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的高效协调运转。
参见教材P228、229。
24、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需具备一定的条件,下列民事法律行为中仃效的是()。
A.违背公序良俗买卖淫秽物品
B.7岁的儿童独立购买手机
C.16 岁的少年接受长辈赠与
D.受到胁迫而违背真实意愿签订合同
【答案】C
【解析】效的民事法律行为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行为人具有相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参见教材P238。
25、下列属于行政诉讼法适用范围的是() 。
A.对劳动合同产生的诉讼
B.因买卖合同产生的诉讼
C.对行政处罚不服产生的诉讼
D.对严重危害国家的行为产生的诉讼
【答案】C
【解析】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对行政拘留、暂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则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参见教材P254。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答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i的价值准则。参见教材P47、48。
27、简述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答案】
(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貌的电要于段。( 3)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参见教材P160、161。
28、简述法的规范作用。
【答案】
法的规范作用指法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作用。
(1)指引作用。法能够为人们提供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指引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2)评价作用。法所具有的帮助人们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3)教育作用。通过法的实施而对一般人或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
(4)预测作用。人们通过了解法律可以预知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后果。
(5)强制作用。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国家机器来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和惩罚。参见教材P202。
29、简述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答案】
( 1)平等权。
(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5)社会经济权利。
( 6)教育、科学、义化权利和自由。(7)特定人的权利。
参见教材P232、233。
30、作为一名时代青年,w如何做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答案】
(1)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白信和自强。(2)树立爱国思想,增进国家团结、统一和安个。(3)履行爱国行为,以实际行动和贡献报效祖国。参见教材P115-120。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
31、个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论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所要实现的目标。
【答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要实现以下五个目标。
(1)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依。我国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总体上:实现了仃法可依。
(2)高效的法治实施休系。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律的有效实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电点和难点。
(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确保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宪法法律得以有效实施。
(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既要有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又要有坚实的人才保障和物质条件,还要仃完备的制度保障和奖惩机制。
(5)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仃力保障。
参见教材P187、188。
32、试述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怎样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答案】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道路上的基本关系,只有协调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握个人与社会的对立统一,才能更加稳妥地走好人生道路,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关系。一‘方面,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另·方面,个人并不是完全被动地由社会决定,而是对社会具有能动性。
(2)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调整和充实白我。人是社会的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公关系中。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就可以掌握自我调节的主动性,使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总是处在积极的状态中,从而获得白我发展的基本优势。而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就必须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去把握,决不能停留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上。在止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人还必须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不断地调整和允实自我,使自我意识处于良性循环中。
(3)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以自已的劳动和创造为社会作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只有人人都承担起白已i尽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多作贡献,社会的财富才能不断增加,才能为人们亨有更多的权利、更广泛的自由奠定坚实的基础。个人也只有在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的过程中,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健个、品德高尚,白我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参见教材P78、79。
33、联系实际论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答案】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仃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谋取个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为人民谋福利、为民族谋复兴。叮见为人民服务是我国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幸福,其木质要求就是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精神支持。
(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我国社会止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道德价值观念并存有其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因此,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一方面要先进性要求:另一方面也们广泛性要求。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参见教材P143、144。
下载(含答案):
(2)本站自学考试信息供自考生参考,权威信息以各省(市)考试院官方为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