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02108实验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02108]

实验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教育考试院

2013年12月

自学用书:实验心理学,朱滢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实验心理学》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必考课程。 实验心理学是运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研究心理学的一种方法学。

《实验心理学》教材内容共分十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实验方法在心理学中的应用、实验方法的特点及其与观察法的区别、心理学实验和它的各种变量、实验范式以及心理学规律的性质;第二章主要介绍实验设计中的基本问题、真实验设计以及准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第三章主要介绍感觉阈限的测量、信号检测论以及心理量表;第四章主要介绍反应时间的概念、反应时间研究简史、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以及测量反应时间的仪器与注意事项;第五章主要介绍视觉与听觉的实验研究,包括视觉系统、视觉的基本功能、颜色视觉、听觉系统、响度与音高量表以及空间听觉;第六章主要介绍知觉的实验研究,包括知觉的基本问题、知觉组织的高级过程、运动知觉、单眼与双眼视觉以及知觉恒常性与错觉;第七章主要介绍注意的实验研究,包括信息加工方法和认知神经科学方法;第八章主要介绍记忆的实验研究,包括记忆过程、启动效应与记忆系统以及构建记忆与记忆抑制;第九章主要介绍心理语言学,包括语言的产生、语言的理解以及语言的习得与发展;第十章主要介绍思维的实验研究,包括问题解决研究的几个典型的实验、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型、思维的计算机模拟及其局限性、推理与决策等;第十一章主要介绍社会认知的实验研究,包括理解他人、理解自我、合作行为以及文化对知觉的影响;第十二章主要介绍意识的实验研究,包括意识的实验研究方法、意识的神经机制研究;第十三章主要介绍眼动实验法,包括眼动的实验方法、眼动实验原理以及心理学中眼动的研究;第十四章主要介绍脑认知成像技术与知觉研究,包括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关联问题、脑认知成像技术以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在比较全面地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了解感觉、知觉、注意、记忆、心理语言学、思维和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典型实验与研究进展,了解眼动测量和脑认知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实验设计方法和实验技能。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自学应考者应比较全面地了解心理学实验设计的主要种类及其优缺点,全面掌握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运用实验方法开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二、考核目标

第一章 引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实验心理学在心理科学中的地位,掌握实验方法的特点,了解实验与观察的不同之处,掌握心理学实验包含的各种变量,了解实验范式的涵义以及心理学规律的性质。

二、考核知识点

(一)实验方法的特点

(二)心理学实验包含的变量

(三)实验范式

(四)心理学规律的性质

三、考核要求

(一)实验方法的特点

1、识记:(1)实验法的定义。

2、领会:(1)实验方法的特点或优点;(2)实验与观察的不同之处。

(二)心理学实验包含的各种变量

1、识记:(1)自变量的概念;(2)因变量的概念;(3)额外变量的概念。

2、领会:(1)自变量的四种类型;(2)因变量的测量与选择需要考虑的问题;(3)额外变量或自变量的混淆。

(三)实验范式以及心理学规律的性质

1、识记:(1)实验范式的含义。

2、领会:(1)实验范式的几个例子。

(四)心理学规律的性质

1、领会:(1)当代关于心理学的规律的几种主要观点。

 

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数据统计分析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领会实验设计中的基本问题,掌握真实验设计的主要类型,了解非实验设计和准实验设计的特点及类型,初步了解与不同的实验设计所对应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

(一)实验设计中的基本问题

(二)真实验设计的三种类型

(三)非实验设计的特点与类型

(四)准实验设计的特点与类型

三、考核要求

(一)实验设计中的基本问题

1、识记:(1)实验控制的概念;(2)实验误差的概念;(3)实验研究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2、领会:(1)实验设计中的两个基本问题:变量的选择与控制、实验研究的效度;(2)实验控制包括的三个问题;(3)影响实验研究外部效度的主要因素;(4)影响实验研究内部效度的主要因素。

3、应用:(1)举例说明实验研究中变量的选择与控制;(2)结合实例,说明实验研究的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

(二)真实验设计

1、识记:(1)完全随机化设计的概念;(2)多因素实验设计的概念;(3)随机化区组设计的概念。

2、领会:(1)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与后测设计的模式;(2)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的模式;(3)随机多组后测设计的模式;(4)完全随机析因设计的类型;(5)完全随机双因素析因设计的模式;(6)双因素析因设计的主要效应和交互作用的效应;(7)随机化区组单因素设计的模式;(8)随机化区组多因素设计的模式。

3、应用:(1)举例说明完全随机化设计的不同类型;(2)举例说明多因素实验设计的不同类型;(3)举例说明随机化区组设计的不同类型。

(三)非实验设计的特点与类型

1、识记:(1)非实验设计的概念。

2、领会:(1)单组后测设计的模式;(2)单组前测后测设计的模式;(3)固定组比较设计的模式;(4)事后回溯设计的模式。

3、应用:(1)举例说明非实验设计的不同类型。

(四)准实验设计的特点与类型

1、识记:(1)准实验设计的概念。

2、领会:(1)单组准实验设计的模式;(2)多组准实验设计的模式。

3、应用:(1)举例说明准实验设计的不同类型。

 

第三章 心理物理学方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和三种测量方法,了解用最小变化法测量感觉阈限可能产生的4种误差,理解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认识信号检测论与传统的心理物理法的区别,了解信号检测论的二个独立指标,掌握信号检测论的有无法和评价法;

二、考核知识点

(一)感觉阈限的测量

(二)信号检测论

(三)心理量表及其制作方法

三、考核要求

(一)感觉阈限的测量

1、识记:(1)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2)最小变化法;(3)恒定刺激法;(4)平均误差法;(5)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6)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2、领会:(1)最小变化法的实验程序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2)恒定刺激法的实验程序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3)平均误差法的实验程序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4)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的检验方法;(5)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的检验方法。

3、应用:(1)举例说明如何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感觉阈限;(2)结合实例,说明如何用恒定刺激法测定感觉阈限;(3)举例说明如何用平均误差法测定感觉阈限。

(二)信号检测论

1、识记:(1)操作特征曲线的定义;(2)阈下知觉;(3)判断标准β;(3)分辨能力d’。

2、领会:(1)信号检测论的优点;(2)信号检测论的有无法;(3)信号检测论的评价法;(4)影响β的因素;(5)影响d’的因素;(6)操作特征曲线的绘制方法。

3、应用:(1)举例说明信号检测论的有无法;(2)举例说明信号检测论的评价法。

(三)心理量表及其制作方法

1、识记:(1)顺序量表;(2)等距量表;(3)比例量表。

2、领会:(1)Fechner定律;(2)Stevens定律;(3)数量估计法及其实验程序;(4)差别阈限法;(5)对偶比较法及其实验程序;(6)等级排列法及其实验程序;(7)心理物理判断的相对性。

3、应用:(1)举例说明等距量表的制作方法;(2)举例说明如比例量表的制作方法;(3)举例说明顺序量表的制作方法。

 

第四章 反应时间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反应时间的概念,了解反应时间的相减法的原理与典型实验、相加因素法的原理与典型实验以及反应时间的“开窗”实验,认识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

二、考核知识点

(一)反应时间的概念

(二)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

(三)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

三、考核要求

(一)反应时间的概念

1、识记:(1)反应时间的定义。

2、领会:(1)反应时间的研究简史。

(二)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

1、识记:(1)反应时间的相减法;(2)反应时间的相加因素法;(3)反应时间的“开窗”实验;(4)反应速度与准确率权衡现象。

2、领会:(1)相减法的原理与典型实验;(2)相加因素法的原理与典型实验;(3)“开窗”实验的典型例子。

3、应用:(1)举例说明如何运用相减法来测量反应时间;(2)举例说明如何运用相加因素法来测量反应时间。

(三)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
1、识记:(1)刺激的时间特性;(2)刺激的空间特性

2、领会:(1)刺激强度对反应时间的影响;(2)刺激的时间特性与空间特性对反应时间的影响;(3)接受刺激的感觉器官对反应时间的影响;(4)反应时间与被试机体状态的关系。

3、应用:(1)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在反应时实验中测得准确的反应时间。

 

第五章 视觉与听觉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视觉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视觉的基本功能,掌握暗适应的测量方法和视锐度的测量方法,了解颜色混合的加法律和减法律,理解三色理论和四色理论,了解听觉系统的基本结构,认识听觉掩蔽现象和听觉掩蔽的基本特点,掌握响度、响度级和音高的概念,理解响度与声音强度的关系,了解等响曲线以及音高与声音频率的关系;掌握音高量表制作方法,了解头部相关的传递函数以及听觉定位利用的线索。

二、考核知识点

(一)视觉系统

(二)视觉的基本功能

(三)颜色视觉

(四)听觉系统

(五)响度与音高量表

(六)空间听觉

三、考核要求

(一)视觉系统

1、识记:(1)神经细胞的感受野的定义。

2、领会:(1)特征觉察器的概念。

(二)视觉的基本功能

1、识记:(1)视觉感受性;(2)明视觉;(3)暗视觉;(3)视锐度的定义;(4)临界融合频率的定义;(5)焦点系统和周围系统。

2、领会:(1)光谱感受性的特点;(2)暗适应的测量方法;(3)视锐度的测量方法;(4)视觉的时间特性;(5)客体的识别和定位。

(三)颜色视觉

1、识记:(1)颜色视觉的三种特性;(2)颜色混合;(3)主观颜色。

2、领会:(1)加法的颜色混合;(2)减法的颜色混合;(3)三色理论;(4)四色理论(对立机制理论);(5)色觉缺陷者的类型。

(四)听觉系统

1、识记:(1)听觉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

2、领会:(1)耳的结构。

(五)响度与音高量表

1、识记:(1)听觉感受性;(2)听觉掩蔽;(3)双耳掩蔽级差;(4)响度;(5)响度级;(5)音高;(6)双耳融合。

2、领会:(1)听觉的感受性;(2)听觉掩蔽的基本特点;(3)响度与声音强度的关系;(4)等响曲线;(5)响度量表;(6)音高与声音频率的关系;(7)音高量表。

3、应用:(1)如何制作音高量表。

(六)空间听觉

1、识记:(1)头部相关的传递函数(HRTF)。

2、领会:(1)水平面的定位和空间分辨;(2)垂直平面的定位的分辨率;(3)距离的听知觉及其利用的线索。

 

第六章 知觉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直接知觉、间接知觉的概念,领会意识和知觉的关系,了解图形-背景之间的知觉差异,了解图形-背景和知觉组织的关系以及格式塔心理学的知觉组织原则,掌握对知觉组织作用的测量方法,了解视觉系统对拓扑差异的敏感性,认识封闭性和图形结构的优势效应,了解拓扑不变性质和似动现象,了解影响形状知觉的时间因素,理解诱导运动、似动和自主运动的定义和它们之间的区别,领会运动后效的原理,了解立体知觉的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掌握知觉恒常性和视错觉的概念,了解视错觉的种类和错觉产生的原因。

二、考核知识点

(一)知觉的基本问题

(二)知觉组织的高级过程

(三)运动知觉

(四)单眼和双眼视觉

(五)恒常性

(六)错觉

三、考核要求

(一)知觉的基本问题

1、识记:(1)知觉的定义;(2)盲视的概念。

2、领会:(1)直接知觉与间接知觉;(2)意识和知觉的关系。

(二)知觉组织的高级过程

1、识记:(1)图形-背景知觉;(2)后效的定义和分类;(3)图形后效;(4)形状后效;(5)关联后效;(6)知觉定势的定义

2、领会:(1)图形-背景之间的知觉差异;(2)图形-背景和知觉组织的关系;(3)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原则;(4)对知觉组织作用的测量;(5)视觉系统对拓扑差异的敏感性;(6)封闭性和图形结构的优势效应;(7)拓扑不变性质和似动现象;(8)影响形状知觉的时间因素。

3、应用:(1)用实验说明意识与知觉的关系。

(三)运动知觉

1、识记:(1)诱导运动的定义;(2)似动现象的定义;(3)自主运动的定义;(4)运动后效的定义

2、领会:(1)运动觉察器在人类运动知觉中所起的作用;(2)运动后效的原理。

(四)单眼和双眼视觉

1、识记:(1)运动视差;(2)视觉深度知觉;(3)双眼视差。

2、领会:(1)立体知觉的单眼线索;(2)立体知觉的双眼线索;(3)深度线索的交互作用。

(五)恒常性和错觉

1、识记:(1)知觉恒常性的定义;(2)视错觉的概念

2、领会:(1)知觉恒常性的分类;(2)视错觉的种类;(3)月亮错觉以及对月亮错觉的几种解释;(4)错觉产生的原因。

 

第七章 注意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选择性注意和分散注意的概念,了解注意的瞬脱效应,领会选择性注意的理论模型以及分散注意的经典实验,掌握注意功能的测量方法,了解注意的神经网络和注意的认知神经理论。

二、考核知识点

(一)研究注意的信息加工方法

(二))研究注意的认知神经科学方法

三、考核要求

(一)研究注意的信息加工方法

1、识记:(1)选择性注意的概念;(2)分散注意的概念;(3)注意的瞬脱效应

2、领会:(1)双听测验;(2)选择性注意的理论模型;(3)分散注意的经典实验:双任务冲突;(4)研究选择性注意的经典方法;(5)刺激和反应协同性范式;(6)维度重叠框架模型;(7)注意与其他心理过程的关系。

(二)研究注意的认知神经科学方法

1、识记:(1)注意网络的主要观点。

2、领会:(1)注意的功能;(2)注意功能的测量方法;(3)注意的神经网络: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控制网络;(4)注意的认知神经理论:冲突的监测和冲突的解决、目标指引和刺激驱动、反应的期待及反应的冲突、注意的调控作用等。

3、应用:(1)试设计一个认知神经科学实验来验证早期选择和晚期选择理论。

 

 

第八章 记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的定义,领会Sperling的部分报告法;了解记忆广度、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概念;掌握编码的特异性原则,理解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以及区分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证据,掌握系列位置效应的恒定比例法则,了解记忆的加工层次的理论以及加工层次途径的贡献及问题,掌握启动效应的概念与测量方法,理解关于启动效应的两种观点。

二、考核知识点

(一)记忆过程:编码、存储与提取

(二)启动效应与记忆系统

(三)构建记忆及记忆抑制

三、考核要求

(一)记忆过程:编码、存储与提取

1、识记:(1)感觉存储或感觉记忆;(2)Sperling的部分报告法;(3)短时存储或短时记忆;(4)记忆广度;(5)首因效应;(6)近因效应;(7)系列位置效应;(8)编码的特异性原则。

2、领会:(1)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2)区分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证据;(3)系列位置效应的恒定比例法则;(4)记忆的加工层次理论;(5)加工层次途径的贡献及问题;(6)记忆的提取过程及有关的实验证据。

3、应用:(1)举例说明区分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实验证据。

(二)启动效应与记忆系统

1、识记:(1)启动效应的概念;(2)实验性分离现象。

2、领会:(1)启动效应的测量方法;(2)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3)正常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4)关于启动效应的两种观点:多重记忆系统的观点、传输适当认知程序的观点。

3、应用:(1)举例说明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三)构建记忆及记忆抑制

1、识记:(1)构建记忆的概念;(2)定向遗忘的概念

2、领会:(1)记忆过程中的抑制现象:定向遗忘和提取诱发遗忘。

 

第九章 心理语言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记忆中存储的语言信息的种类,了解语言信息提取的时间进程及其实验证据;理解词汇产生模型以及语法编码的两阶段模型,了解递进的加工模式及音韵编码的理论和实验证据,掌握词汇理解、语句理解和篇章理解的概念,理解关于视觉词汇通达的直通理论与中介理论;了解关于听觉词汇通达的Cohort模型、关于语句理解的模块化理论、关于语句理解的交互作用理论以及关于篇章理解的情境模型。

二、考核知识点

(一)言语产生涉及的加工过程

(二)语言理解的实验研究

(三)语言习得及发展

三、考核要求

(一)言语产生涉及的加工过程

1、识记:(1)舌尖现象

2、领会:(1)记忆中存储的语言信息的种类及其实验证据;(2)语言信息提取的时间进程及其实验证据;(3)词汇产生模型;(4)语法编码的两阶段模型;(5)递进的加工模式;(5)音韵编码的理论和实验证据。

(二)语言理解的实验研究

1、识记:(1)词汇理解的概念;(2)语句理解的概念:(3)篇章理解的概念;

2、领会:(1)关于视觉词汇通达的直通理论;(2)关于视觉词汇通达的中介理论;(3)关于听觉词汇通达的Cohort模型;(4)关于语句理解的模块化理论;(5)关于语句理解的交互作用理论;(6)关于篇章理解的情境模型及其发展。

(三)语言习得及发展

1、识记:(1)语言的概念;(2)发展性阅读障碍。

1、领会:(1)研究语言习得的两种实验技术:条件化转头程序和习惯化-去习惯化注视程序;(2)不同年龄婴儿对母语音位范畴的习得能力;(3)婴儿对言语中单词的分离现象;(4)婴幼儿对单词的习得能力;(5)影响儿童阅读发展的因素;(6)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神经机制。

 

第十章 思维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功能固定化、定势和噪声对问题解决的影响,了解Turing检验和Searle的中文屋思想实验,认识思维的计算机模拟的局限性,掌握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概念,理解演绎推理中的心理模型理论,了解关系推理的种类、工作记忆与推理的关系,了解前提内容对推理过程的影响以及大脑右半球在推理中所起的作用,掌握概率判断和平均概率分数的概念,了解决策中3种直观判断及其偏向,掌握平均概率分数及其成分的测量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

(一)问题解决的实验研究

(二)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三)思维的计算机模拟的局限性

(四)推理的实验研究

(五)决策的实验研究

三、考核要求

(一)问题解决的实验研究

1、识记:(1)功能固定化:2)定势。

2、领会(1)功能固定化对问题解决的影响;(2)定势对问题解决的作用;(3)噪声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二)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1、领会: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实例

(三)思维的计算机模拟的局限性

1、识记:(1)Turing检验

2、领会:(1)Searle的中文屋思想实验;(2)思维的计算机模拟的局限性

(四)推理的实验研究

1、识记:(1)归纳推理;(2)演绎推理。

2、领会:(1)选择任务中推理的实验研究;(2)演绎推理的心理模型理论;(3)命题推理实例;(4)关系推理的种类;(5)工作记忆与推理的关系;(6)前提内容对推理过程的影响;(7)大脑右半球在推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五)决策的实验研究

1、识记:(1)概率判断;(2)平均概率分数

2、领会:(1)决策中的三种直观判断及其偏向;(2)平均概率分数及其成分的测量方法;(3)概率判断的准确性。

3、应用:举例说明概率判断的实际应用

 

第十一章 社会认知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社会认知的概念和移情的定义,了解社会认知和非社会认知在记忆上的差别,了解移情的个别差异与脑区的激活差异的关联,掌握自我参照效应和自传体记忆的概念,了解morphing技术和自我参照效应的实验范式,认识文化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文化对自我神经机制的影响,掌握自我记忆系统模型以及自传体记忆的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

(一)理解他人的实验研究

(二)理解自我的实验研究

(三)合作的实验研究

(四)文化对知觉的影响

三、考核要求

(一)理解他人的实验研究

1、识记:(1)社会认知的概念;(2)移情的定义;

2、领会:(1)社会认知和非社会认知在记忆上的差别;(2)移情的个别差异与脑区的激活差异的关联。

(二)理解自我的实验研究

1、识记:(1)自我参照效应;(2)自传体记忆。

2、领会:(1)幼儿的自我面孔识别;(2)成人的自我面孔识别;(3)morphing技术;(4)自我参照效应的实验范式;(5)文化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6)文化对自我神经机制的影响;(7)自我记忆系统模型;(8)自传体记忆的研究方法;(9)自传体记忆的神经机制。

(三)合作的实验研究

1、领会:(1)囚徒两难游戏中的合作行为。

(四)文化对知觉的影响

1、领会:(1)文化影响知觉的实验证据。

2、应用:(1)举例说明文化对社会知觉的影响。

 

第十二章 意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领会意识的基本概念;了解意识的实验研究方法,包括意识的内省测量和行为测量;掌握不注意视盲的概念;认识不注意视盲与注意捕获的区别;了解运动诱导视盲现象、双眼竞争实验范式和持续闪烁抑制实验范式。

二、考核知识点

(一)意识的实验研究方法

(二)意识的神经机制研究

三、考核要求

(一)意识的实验研究方法

1、识记:(1)意识的基本概念;(2)“盲视”现象;(3)视盲现象;(4)双眼竞争。

2、领会:(1)任务分离的研究范式;(2)意识的内省测量;(3)意识的行为测量;(4)质的差异的研究范式;(5)不注意视盲及其与注意捕获的区别;(6)运动诱导视盲;(7)双眼竞争实验范式;(8)持续闪烁抑制实验范式。

3、应用:(1)举例说明运动诱导视盲在无意识加工研究中的重要作用;(2)举例说明双眼竞争的实验范式

(二)意识的神经机制研究

1、领会:(1)层级模型;(2)交互作用模型。

 

第十三章 眼动实验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电流记录法的类型;了解眼动的基本形式以及眼动信息加工模型,包括视觉缓冲加工模型、眼-脑加工模型、副中央凹加工模型、平行眼动程序模型、策略-方法模型和快速眼跳程序模型;了解心理学中的眼动实验研究,包括阅读的眼动研究、图形认知的眼动研究以及视错觉的眼动研究等。

二、考核知识点

(一)眼动实验方法

(二)眼动实验原理

(三)心理学中的眼动实验研究

三、考核要求

(一)眼动实验方法

1、识记:(1)电流记录法;(2)光学记录法

2、领会:(1)电流记录法的类型。

(二)眼动实验原理

1、领会:(1)眼动的生理机制;(2)眼动的基本形式:注视、跳动和追随运动;(3)眼动信息加工模型:视觉缓冲加工模型、眼-脑加工模型、副中央凹加工模型、平行眼动程序模型、策略-方法模型和快速眼跳程序模型。

(三)心理学中的眼动实验研究

1、领会:(1)阅读中眼运动的基础研究;(2)阅读理解过程中的眼动研究;(3)眼动与图画观看;(4)眼动与视觉搜索和模式识别;(5)视错觉的眼动研究;(6)双关图形的眼动研究;(7)性格特征的眼动研究。

2、应用:(1)举例说明眼动研究对认知心理学的意义

 

第十四章 脑认知成像技术与知觉研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现代脑认知成像技术与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了解脑认知成像技术对心理学的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

(一)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关联问题和脑认知成像技术

(二)现代脑认知成像技术

(三)功能磁共振成像

三、考核要求

(一)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关联问题和脑认知成像技术

1、识记领会:(1)脑认知成像技术。

2、领会:(1)理想的脑认知成像技术应具备的特点。

(二)现代脑认知成像技术

1、领会:(1)正电子发射层析照相术;(2)功能磁共振成像术;(3)高分辨率脑电技术;(4)高分辨率脑磁图技术;(5)内源信号光学成像技术。

(三)功能磁共振成像

1、领会:(1)磁共振成像物理原理;(2)BOLD效应;(3)EPI技术;(4)fMRI认知成像方法;(5)研究实例:似动的fMRI研究。

2、应用:举例说明脑认知成像技术对心理学的意义。

 

三、题型举例(考试时间为50分钟)(题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一)填充题   1分Χ8题=8分

1、响度级的单位是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2分Χ8题=16分

1、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有评价法和             

  1. 加因素法             B.最小变化法
  2. 有无法               D. 对偶比较法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2分Χ5题=10分

1、影响实验研究外部效度的因素有             

  1. 测验的反作用效果             B.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
  2. 实验安排的的反作用效果       D.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
  • 名词解释  3分Χ6题=18分

1、图形后效

五、简答题    6分Χ4题= 24分

1、简述视错觉产生的原因。

六、论述题   12分Χ 2题=24分

1、举例说明如何运用相减法来测量反应时间。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